淨土五經會通(第四十六次演講)簡繁轉換 - 繁體林鈺堂錄音及整理:羅效平
第一天 我的上師陳老居士在世的時候發過願說:「阿彌陀佛有四十八願,所以我發願要講〈淨土五經會通〉四十八次。」他在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十三日往生之前,一共講了四十五次。其中三次是派我代表他去講的。還有三次還沒講。這一回是第四十六次。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夠把他的願圓滿。雖然〈淨土五經會通〉有講義,但我在和大家討論的時候,並不是要拿著書來講。我早先寄書來給你們看,是希望你們現在有問題可以問。 我希望做的是什麼?我自己是一邊在研究佛理,一邊在實修。從中體會到,實修的人,理論固然很重要,但理論怎樣變做實際上修的東西呢?當你真正在行動的時候,不可能還抱著一大堆經書,去查該怎麼做,對不對?因此就要設法抓出精要的東西,靠著這些精要原則的指導,我們再實修。所以我要跟大家報告的也就是這些精要的部分。 大家也都是學佛多年的了,本來不用再談基本佛理。但是這些精要的部分要完整地講,就是要從基本的講起。首先我們要瞭解:佛法並不是一套空洞的理論,然後你被理論迷住了,就在那裡面鑽啊、鑽啊、鑽啊……。這樣佛法跟生活發生不了什麼關係,也起不了什麼好的作用。事實上佛法不是這樣的。佛理是諸佛、菩薩修行成道的經驗談。因為佛、菩薩有超出我們的經驗,他們看到我們不懂這些道理,受很多苦,就設法把他們的經驗總結出一些方法讓我們照著修習;藉著這些方法,希望能使我們也可以跟他們一樣,達到佛、菩薩的境界。 那麼,在這裡我們先要談談是不是真的有問題存在?因為佛的教法是:你們有病,就給你們藥,給你們藥方,給你們一個保健的方法,設法要治你們的病,使你們得到健康的好處。所以我先要講的是:「什麼是那個病?」佛、菩薩講出來的是「苦」。年輕人可能不覺得。你若仔細觀察,你會發覺其實世間充滿了苦。傳統的講法是:生的時候有生的苦,老了有老年的苦,生病的時候有生病的苦,死亡又是一個苦;有種種的苦。 佛法裡把「苦」分類。一種叫「苦苦」。我們平常以為是苦的,本身就是苦的。這種苦很容易瞭解。比方說,喜歡的人不能在一起,討厭的人偏偏就是碰到了;像這一類的苦。還有,生病的時候很痛,這是大家都知道的。一種叫「壞苦」。你現在覺得很快樂,可是這個快樂是不永久的。好景不常,好的一走,苦就來了。好的無法持久;現在看起來是樂的,骨子裡頭還有苦在。還有一種叫「行苦」。反正一切都是會變動,所以沒有保障;沒有保障,就是有苦。你沒有辦法一定得到安樂。不管你得到什麼,總是變來變去,變來變去。這些聽起來覺得好像有點遠,沒有提到我們馬上切身的問題。其實,就我們目前來講,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圈子裡,家庭也好,社交也好,工作上的、求職的、學業的……種種的地方,都有問題,所謂「家家有本難唸的經」就是。加上個人的健康不一定長久,經濟情況不一定保持得好,種種問題混在一起,就變成更多問題了。這是個人方面的問題。 再看看現在的世界:比方墮胎的問題,這是現在嚴重的「生苦」問題。在美國一年打胎打掉的有一百五十萬,在蘇俄更多,一年有六百萬被打掉。而且,在蘇俄頭胎百分之九十都被打掉。在這個時代,我們說科學進步,醫學發達,它的結果是怎樣的呢?古時候也沒辦法墮掉這麼多胎。現在知識很充分,醫學手術很發達、方便,使墮胎變得太容易,很多無辜的生命就死掉了。現在變成到蘇俄去,頭胎兒等於是冤家來的樣子,因為還沒生出來,就被打掉了。 現在進步到能夠利用核能發電固然很好,但也造了很多核子武器。萬一有核戰發生,整個地球就毀掉了;就算沒有核戰,這些利用核能,造核子彈頭,也會造成污染。目前美國有十五處地區都是核能污染的東西堆在那裡。那些東西就是有錢、有時間去清理,都不知何時纔能清除得了的,那是不可能清除得了的。大家都知道,海洋也污染得很厲害,到處都有廢物飄來。 美國是富有的國家,你看這些年輕人做些什麼事呢?最近德州大學的研究報告,百分之二十的青少年,不是自殺過,就是想過要自殘;另外還有很嚴重的吸毒問題。整個美國,不仔細看,好像人間天堂,是最富裕、最好、沒有戰爭的地方,但實際上有很多問題。而且這些問題有沒有一個有效的解決辦法呢?就是在政治上、經濟上絞盡腦汁想出來的種種方法,一個又一個地使用,這些問題還是無法解決;為什麼呢? 因為我們人做事情,總是在人的範圍內思考。人看到的問題是這樣的,人知道的方法就是這麼多。我們就是這樣對付來、對付去。現在旱災來了,不單是夏天,就是冬天,旱災也還繼續著。目前,科技方面雖然發達,但也沒辦法。只有眼睜睜地看著這世界一步步走向毀滅的道路;怎麼辦? 佛法在研究這個問題的時候,基本上的看法是說——這個世界不是只有人類。佛法講的不只是我們肉眼所能看到的層次。而且也不只是佛法這樣講,印度教也是說有輪迴這件事情。提到輪迴這件事情,平常你要跟人家講的時候,一般所謂的「科學家」認為這些都是亂編的,甚至歷史的記載,他也不一定相信。他說這是你牽強附會,是宣揚宗教要騙人……等等。關於這些問題,西方人也有想要尋求答案的。西方人也有人是想往宗教的方向走,這些學者也開始在注意輪迴這個問題。他們倒不是因為本身是佛教徒,纔來做這個研究。比方維吉尼亞大學的史蒂芬生(Ian Stevenson)教授,在他的著作中列出二十個案件,可以佐證有輪迴這回事。在書的前言中提到實際上有六百多個案子,他為了展示各種案例,所以選用的案裡,有些是證據不很充足的。這個人不是佛教徒,只是做學術研究的。但是,他的案子中,有的證據非常充分,除了輪迴,沒有別的很好的理由可以解釋。 比方印度有個小孩,生出來,到大一點會講話時,跟這一生的父母說:「我原來是在那裡,是怎樣的家庭……」吵著要回去。開始時家人不相信他。但小孩一直吵,怎麼辦?於是爸爸、媽媽說:「好吧!我們就去看看,是不是真有這回事。」結果連回去時帶的路,都是走的田間小路。到了老地方,就一個一個喊名字,說:「這是我先生,那是我兒子。」又說,以前把錢藏在那裡。家人也不知道,半信半疑去找,就找出來了。 像這樣科學研究雖有了這個報告,但是大家平常沒有注意這方面,所以,已經有這樣的結果,還是不為一般人所熟知。 另外還有一個人,叫威爾生(Martin Willson),他是英國劍橋大學的博士,專研輻射天文學。寫了一本書叫《Rebirth and the Western Buddhist》。西方人開始學佛法最大的困難,就是不信輪迴,因為跟他們的社會傳統思想完全衝突。這位博士十分博學,他這本書後面列了一百多本相關的參考書,並指出其中有幾本書充分地證明有輪迴這件事。他自己也是讀來讀去,到後來沒辦法了,只得相信有輪迴這回事。他現在已出家做喇嘛了。 聽眾問:「輪迴這件事,為什麼每個人——就是在座的各位,都不會想到他前生是什麼人投胎的?」 你要能隔了胎,還記得前生的,那是要前輩子在精神方面有很高程度的修為纔能維持這樣的。普通人隔了胎,就忘記了。你要知道,一次一次投胎,不一定每次投胎都是生做人。有時候是人,有時候做牛去了,很笨的。有時候投胎到很低的層次,要再上來,就很不容易。有的人是生來就曉得前世的事,有的人是修了以後,世間粗重的觀念綁得少了,就知道以前是怎麼樣的了。 在中國歷史上有記載,蘇軾是個和尚轉世的。還有一個小孩死了,投生在鄰居家。長大了告訴奶媽他什麼東西藏在那裡。奶媽去找,果然有。還有一種修行高的,就很自在。陳上師的師傅親尊喇嘛,要走時告訴管家:三年後到那一家去接我。那一家的媽媽先夢到這一位師傅拿著一個杵來,表示是生做男的,硬是指定生到那一家去的,後來真的如願轉世出生。 輪迴,如果我們接受它,是真的有這回事。它是一個事實在那裡,要怎樣解釋這個事實呢?在佛法裡說,就是因果、業果。有的生做人,有的生做動物,有的生做鬼。有的人生很快樂、幸福,有的人生很波折。這些高高低低都是多生多世以來所想、所說、所做的結果。這輩子所做的,又造成將來;這樣下去一直沒有完結的日子。從佛的觀點來看,這是很苦的。在這裡面最高的境界,就是天界。天界的福報享盡,又得從頭開始;一直在輪迴這個圈子裡打轉,好像永遠沒有出來的可能。佛、菩薩是要教我們看到宇宙的真理,教我們怎樣可以從輪迴的圈裡掙脫出來。 聽眾問:「講到因果問題,是誰來安排投胎這件事?」 普通人死了以後,到地獄閻王那裡去看轉生何道,但修佛法修得很好的,直接往生淨土,就沒有這個事。行善修得好的,直接就生天去了。這些並不是你高興去那裡就去那裡,而是照你所做的該去那裡就去那裡。 聽眾問:「就是有像法律一樣的東西了?」 對。這個法律是很公平的,誰做什麼,就當什麼。但要注意,這因果好像就把命定住了一樣。以前你做什麼,就決定你現在是什麼,那你就好像完全被限定了一樣。但是你要知道你出生以後,還有再做別的事的機會。由於因果的關係,過去生所做的固然把你定在那裡。但是應該得什麼果報,時間不一定已經到了。如果時間已經到了,業報已發生了,就沒有辦法改變。如果業報還沒有發生時,你後來做的事情,還可以繼續影響它。比如一杯茶,你覺得味道不好,加些牛奶。你加到滿出來,到後來變成全杯都是牛奶,也是可能的。所以因果不是定命論;你現在做了什麼,會影響將來的命運。你知道了這個道理以後,可以趕快做好事,設法改變以後的命運。 聽眾問:「由於因果的關係,有的人本性就是很壞,你怎能叫他做好人呢?」 社會不是只有他一個人,有很多人可以勸他做好事。這個人做壞事,是他還沒有看出做壞事是不值得的。他遇到困難時,若有人幫他,他就可能接受好人勸他而改過來。佛經裡說有的人就是靠臨終時聽到佛、菩薩的名字,而靠佛、菩薩的力量把宿業消去了。 聽眾問:「還有意外事件,像坐飛機、開車,出事了,沒有什麼好、壞;這怎麼講?」 因果所言,不是說現在好、壞,這是以前不知做了什麼事;我們人沒學佛法時無意中常有殺生,如蚊蠅之類,就不是很好的事,就會得些病痛之類的事還報。這些意外事故,就是以前的業報所致。這對有科學訓練的人來講,比較難接受;他要求實驗來證明它。但很多事情不是能在實驗室裡做實驗的;超出了這個可做一般的實驗的範圍怎麼辦?不管多進步的科學理論,也只是在有限的範圍內解釋得通而已。將來有新的理論出來,又需要修改。佛法所講的範圍不是一般人的範圍可以完全瞭解的。近代有些科學家做研究,發現有些事例,若非輪迴,便無法解釋。 在科學的發展過程中,愛因斯坦的〈相對論〉還沒發表以前,大家就只是講〈牛頓力學〉。同樣的道理,照佛法講,除非證到佛的境界,對三世因果纔能看得清清楚楚。普通人是不可能看清的,並且也沒有那個時間去尋找這些證據。但是為什麼還有人不斷地去追求成佛這條路?像我在研究院學的是邏輯,大學時也學過普通物理。對科學我不是完全不懂。近來我還讀「科學的哲學」的入門書。這是為了瞭解怎樣對學科學的人講佛法,而不是我對佛法有懷疑,纔要再去看科學的東西。因為我自己修的時候有感應的經驗,這些經驗照佛法講都對,而其他學問就無法圓滿地給予解釋。像神通治病、預知將來的很多感應,就不是科學能解釋、驗證的;它是超出科學的範圍了。 當我們看出苦的事實及輪迴的事實以後,怎樣去解決這些問題呢?我們可以看得出來,以世間的方法,我們可以做的有很多,但也有很多是沒辦法以世間的方法解決的。如果以超出世間的觀念來尋求解決的辦法,就只有走宗教的路線。但宗教有很多種,我們為什麼要選擇佛法?孔子說:「敬鬼神而遠之」。他是「子不語怪、力、亂、神」。對這些問題,他不深入接觸。他強調的是在個人的位子上好好地做一個人,可以得個安樂的社會。這方面固然很重要,但並不能解決輪迴的問題,也不能解決人的世界中常有的天災,如地震、水災、火災、龍捲風等等問題。人們所能做的只是善後,並不能事先消弭這些災禍。如基督教向上帝祈禱,也確實有些感應。譬如,耶穌可以叫瞎子再看見、跛子走路,甚至死的可以復活。但這些神蹟在佛法來看,還不是究竟的解脫。殘疾復健、死而復甦,並沒有解除所有的苦。基督教沒有講到輪迴,只簡單地講有天堂和地獄。這輩子你做得好就上天堂,做不好就下地獄。從六道輪迴來看,這只是一個簡單的模式。 在這裡順便談一下耶穌。照《聖經》裡的記載,從耶穌十二歲到三十歲出來傳教時,這中間的十八年,《聖經》裡都沒有記載他到那裡去了,一點都沒寫。但是十九世紀時,有俄國人做生意到印度那一帶去,發現有些記錄,講的就是耶穌不在的那幾年,跑到那裡去學佛法。像這樣的書不止一本;關於《The Lost Years of Jesus》這樣的書,我們知道至少有三本。我手上這一本,包含了幾種記錄,記載著那些年耶穌到那裡去了。還有人沿著記錄上所說的,耶穌走過的那些地方又重新跟蹤一次,想找出廟裡是否有更多這類記錄。如果這些記錄確實是講耶穌那十八年的話,我們可以想像到,他到東方來學佛法,但當他回到他原來的地方,他要講的對象是漁夫、農民,他沒法給他們講理論深的東西,就簡單講了。《聖經》的〈約翰福音〉第十六章第十二節,耶穌這樣跟他的徒弟們說:「我還有很多東西要告訴你們,但現在你們還無法承受。」就是因為徒弟們的程度不到。《聖經》裡有些比喻,也是跟佛經裡的《百喻經》一樣的。 另外有一些我們修行人的經驗。陳上師——我的師傅——和張澄基教授,他們兩人得的夢境是這樣的:我師傅夢到有人送他一盒禮物,說是觀音的像,他打開看,卻是耶穌。張澄基夢到的是,得到一份禮物說是耶穌的像,打開來看,卻是觀音。張澄基本來不相信耶穌是觀音的化身這回事,自從他得了這個夢以後,他就相信了。耶穌對那個時代的人行這樣的教化,教他們人天的道理作為基礎。如果做一個好人,修得很好,以後可以進修佛法。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時候,也是教眾人要「念天」——在「六念」之中包括了念天。因為我們做了很多好事以後,會升天去。能升天的人,心地變成比較清淨了,也比較容易看得出佛的好處。佛那時候弘法,為什麼有那麼多天人在護持他?佛剛成道時世間的人還不知道佛的好處,天人有神通,看得出佛是真的高明,就護持他,還為眾生請佛行教化。所以鼓勵眾生修天人的路也沒有錯,因為不是個個都能馬上了解佛法;修善比不修當然好。 聽眾問:「耶穌與佛,兩個人的年代差了大約五百年,是不是?」 現代學者的講法是相差約五百年。但是依中國傳統的講法,或我師傅的講法,從釋迦牟尼佛到現在已有三千多年了。有幾種說法是二千五百年左右;又有幾種說法是三千多年。這樣兩大類相比,差距就是五百年到一千年之間了。 至於我個人的經驗,我以前也研讀過《聖經》,但我夢裡見到耶穌,倒不是我讀《聖經》的那一陣子。而是在我學佛以後,夢見過耶穌三次。記得有一次,他出現的時候,他是長頭髮,穿的是白長袍,寬大的袖子,料子不是光滑的。他給我一件白袍子,襯裡是用漢字寫的佛經。根據這些經驗,我很相信,他根本就是觀音的化身。 我們一方面要比較選擇,要知道為什麼我們要信佛;另一方面對基督徒的態度應該是同情的了解。就是有些人一輩子是基督徒,他們做什麼好事,我們應該隨喜他們,讓他們歡喜。因為只有這樣,以後也許纔有機會可以溝通,可以使他往佛法上學。比方說科學是慢慢地在改進,慢慢的我們知道得多了,於是〈牛頓力學〉有的地方用不來了。這時,又出來一個天才——愛因斯坦提出的〈相對論〉可以涵蓋得更廣,可以取代它。但實際上對於高中程度的學生講愛因斯坦的〈相對論〉,他不一定懂得,講〈牛頓力學〉就正好。平常日用的,夠用就行了。 談到理論,你要比較它的好壞的時候,可以挑毛病,找出哪裡是不合理的。但是理論它是一套、一套的東西;這一套在某一範圍內能用,你要尊重它在那裡的價值。所以我對其他的宗教也是這樣看。其他教的教義在最微細的地方沒有佛理那麼高明,但是在維護世間安定、做好人這方面來講,有些我們學佛的,若行持不好,還不如一個好基督徒;對不對?所以不要小看人家,不要專門在理論上挑人家毛病。我修行的經驗是——這些都是聖人傳的。要注意的是聖人的經驗,都是超過我們的。他要給你這些東西,你又無法完全瞭解,他就得像哄小孩一樣,弄一套東西,叫你照著做,不要管那麼多。你如果走這條路,就好好走;你是基督徒,就好好照基督徒的規定守〈十誡〉;這樣你就有希望開闊一點而得到他的東西。 對佛法也是一樣。你說經裡說的須彌山在哪裡?我怎麼找不到呀?還有佛說地獄是在地下多少、多少深處,若照現在的知識計算,變成穿過地球到另一邊的空中去了。你若專門找這些的話,你就弄錯了重點。釋迦牟尼佛講的時候,是對那時候的印度人講的。那時候的世界觀是那樣,他就照那樣講。他一定要講一套使那些人聽了覺得是對的東西。他的重點不是在世界怎麼樣,而是在怎樣使普通人能夠超出普通人的見解,達到跟他一樣的境界。所以不可以專門找這樣的小地方;若是這樣,那你就因小失大了。 聽眾問:「為什麼世界上的人還沒完全受到他的感化?」 這個地方佛法裡的講法是:佛的力量不可思議,而眾生的業力也是不可思議的。佛法說一切都是因緣和合,也就是要有一定的關係。有了關係,即使你現在是罵我的,現在是不好的。可是一旦有了這個關係,你對我注意了,纔會罵我,以後纔有可能改過來。相反地,你要是完全不理會,佛也沒辦法救你。 佛當時察覺有生、老、病、死的苦。死了以後怎麼辦?王位也沒有用。所以他就王位、家庭都不要了,就出家。他出家以後跟著印度教的師傅學,很快證到最高的境界。但是他覺得不究竟,就自己摸索;終於找到根本的病根是「我執」。由我執破滅,而成了究竟解脫的佛。 釋迦牟尼佛跟過兩位印度教師傅學。他本來底子很好,很快就達到跟師傅一樣的境界。但他還是覺得不太對,還不是真正最根本的解決。他決定自己去修苦行;他最後證入的空性,是無法以言語描述的。要真正面臨釋迦牟尼修到最後所察覺的微細我執是很不容易的,他那是修證的結果。在我們普通人來說,免不了會有煩惱和錯誤的觀念。我們是在某種文化裡長大的,在文化方面就有文化的限制,在個人方面就有個人經歷的限制,在天資方面就有天資的限制。嚴格地檢討起來,你所據以行動的這一套,不用到天人的程度,只要比你聰明的人來看,就可能每一步都是錯的;怎麼辦?我們雖然知道在生活裡雜有錯誤,但又沒有辦法超脫,只好就是這個樣子過日子。佛法厲害的地方就是它能使你從一個充滿錯誤、把你綁住的觀念羅網裡慢慢地解脫出來。而且,你若真正地實際上修下去的時候,你會發現:觀念上有錯誤,身體上便無法健全地發展。你看!他成佛時三十二相、八十種好等等,那不是亂講的。那是因為他沒有心理上的束縛,生理上就達到完整的發展。一般而言,我們身心情況實際上都是錯誤的結果。自己在錯誤中,就像是戴了很多種顏色眼鏡的人,看不見自己是戴著很多眼鏡。但是你在修行的過程中,拿下一個眼鏡來纔發現,咦!怎麼會這樣?所以在修行中慢慢地會發現身體輕鬆了。我以前有駝背,現在沒有了,也是慢慢得到的。釋迦牟尼佛的整個理論,不只是教你從粗的偏見中解脫出來而已,他自己最後是從天人的範圍裡,最微細的部分突破出來的。 釋迦牟尼佛的這套理論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?我們看了很多佛書,知道佛法有很多、很多複雜理論,就算都背下來了,遇到生活上的問題,要怎麼用呢?這些理論,都是很抽象的;怎麼辦呢?我是在實修的人,就不斷摸索這個問題。我師傅寫的〈論觀空性之捷徑〉中,他提倡以「無我」來修空性。普通人一遇到什麼事情,「我」就是會不高興,「我」就是會怎麼樣。有沒有這個「我」,是很明顯地;但你怎能明明看到這個會起作用的「我」,又說他是沒有呢?他的講法是——你只要努力去造福別人——「利他」;同時又修空,又修悲。你專心「利他」,就忘了「我」,就實際上達到「無我」。這是我師傅的心得之一。印度教有很高的修證層次,證到最高的「大我」時,證得的是類似基督教的上帝一樣的神。那時釋迦牟尼覺得不妥,他發現上帝還是有「我執」在,就好像斬草沒有除根,以後還會出問題。上帝因為有「我執」,他高興時可以照顧你,不高興時就處罰你、毀滅你。由佛看來,上帝還會生氣,而生氣的根本原因是他還抓著「我」是上帝,「我」是了不起的。這樣就不是圓滿的。他覺得像今年是雷根作總統,明年是布希作總統,這都是一時因緣合和的結果。等時節過了以後,回來又是平民。不是永久的,完全是因果的關係,而沒有「我」的存在;就抓到這個最根本的觀念。因為沒有「我」的觀念,他跟宇宙是一體,跟一切是一體。 這在我們聽來簡直是「天方夜譚」。我是我,你是你;我做我的事,你做你的事,甚至還打架、還打仗,怎麼可能是一體?這不是我們所能體會得到的。他是進入到那個最高的境界,纔發現原來大家都錯了。的確也是因為我們有錯誤,纔會打仗,纔會有種種糾紛。天災已經夠苦了,結果人還不好好地過日子,還打仗。錢不是用來養老的、照顧小的,而是用來做武器;這實在是很愚癡啊!但人就是作繭自縛,都是從「我」開始的。我要保護我,他要保護他。我總希望我多得一點,他也要多得一點;東西就只有那麼多,怎麼辦?結果就打起來了。但是佛看,何必這樣?人人都以他人為先來著想,大家好好地過日子,就不會是目前的樣子了。 從常識看來,這只是一個玄學、空洞的理論。你說「無我」,別人都「有我」;怎麼辦?你說「無我」,進了餐館,吃完飯,人家就要錢了;怎麼辦?現實上「無我」像是不可能的。但是我們想要達到的,不是馬上解決「今天進餐館吃飯,就不要錢了」這個問題,而是要解決「能不能超出輪迴的苦」這個問題。你要注意,他是真正出去以後,再回來教我們怎樣從輪迴的苦中解脫出來。你修久了,雖然還不到佛那個地步,你自己生活上就會起變化。因為你成見少了,就容易跟人家好好地相處。執著減少,心裡的煩惱少了,你這個人生活就輕鬆了。現在的世界雖說是文明發達的,但心臟病、胃病、高血壓的人很多,都是由於精神壓力很大。精神壓力是怎麼來的?歸根結柢,就是這個也放不下,那個也放不下。但是死一來呢?你不放都不行,非放不可。你如果要得到佛的教導的好處,你要尊重他,照著他的教導做,慢慢地你會體會到其中的好處。至於「一體」的觀念,這是相當抽象的。他這個「一體」是一種無限的一體;一切是一個整體,沒有對立,沒有主觀、客觀的分別。目前大家都重科學;有人認為若能用科學來說明佛法,大家豈不是會更信佛法?科學是有系統的知識探討;但你一做起有系統的事,就非用觀念、語言、文字不可。一有語言文字就是主觀、客觀都進去了。科學裡面任何東西,都是先定一個基本假設,一開始就有一個座標,也就是主觀、客觀的分別,已經先假定了。佛法要說的是在這個座標還沒定立以前的事情。若用科學,根本上就永遠講不通,因為一講的時候,早就落一邊了。若是要不落兩邊的話,佛法本身已經有了,何必再找其他理論來說明呢? 聽眾問:「什麼是沒有主觀,也沒有客觀的境界?」 這一點實際上是證入的問題。真正進入那個境界後,他們不會再想「這個是我」,也不會想「這個不是我」,根本沒有「我」這個問題。在這裡順便提到一點:有人認為習定習得好,他定在一點上,真的沒有別的念頭,就成佛了。其實,並不是。他只是用定功把念頭停住了,他裡頭根本那個「我」還在,只是沒有遇到機會可以起作用。比方這個人說要拿我的書去,沒有關係;要拿我的錢去,也沒有關係;但是要拿我的太太去,那我非打你不可。這種情形不是沒有「我」,只是你還沒碰到。所以理論上的探討也有它的好處,就是讓你知道有深度的問題,不是很簡單講兩句話就完了。 關於「一切一體」這個抽象觀念,在日常生活裡要怎樣去修呢?我認為該從兩方面入手。積極方面是開闊。一般問題的來源是因為看得不多,看得不廣,就很苦惱。眼界開大一點的人就不會那麼煩惱。儒家孔子教人開闊,是叫你不能只想你自己。在家庭方面,要想到整個家庭;在社會方面,要想到整個社會;在國家方面,要想到整個國家。基督教耶穌教人開闊,告訴你不是只想到現在,還有將來的天堂、地獄;不只是只有人間問題,還有人神之間的問題。道教也教人開闊,注意人天之間的契合,但他們開闊得沒有佛法徹底。佛法的開闊是徹底的、無限的。修開闊時,不論遇到什麼事,總是要替別人想,往大局想。錢財不是只用在自我生活上或留給子孫,而是用來盡力去做善事。現在邁阿密社會上有很多小偷,一般住家都要養狗,裝防盜系統。如果信宗教的人多了,信佛法的人多了,好人增加了,那以後也許慢慢地可以沒有那麼多小偷。我們現在雖然可能享受不到安樂的社會,但是等我們的小孩長大了,他們住在邁阿密,就可以享受到一個安樂的社會。我們現在享有的,也是靠以前的人留下來啊!所以我們必得做這些善事。不一定馬上會看到結果;但若不做,世界就更糟了,所以非做不可。 消極方面,就是無執,減少執著。有人說,你一面說無執,一面又天天念「阿彌陀佛」,那不是很大的執著嗎?這是佛給的一個方便、方法。你照著做,現在一下子看不到後面的結果,但你跟著走,走到那裡,就知道有東西。再說,佛的經驗根本沒有對立,也無法用言傳。而我們只會對立的東西;從小生下來,只會對立。佛說,我教你的方法是「對治」用的。你有一個病,就得用藥來治。例如鑽木取火,以兩根木頭互相摩擦,一旦火燒起來,就兩根木頭都沒有了。但你若執藥成病,也是不對。病好了,就不再需要吃藥。《金剛經》中提到過河需要筏子,但是當你過了河,就不需要頂著筏子走路了。佛法一方面教你照著做,一方面也教你到了最後,不要執著佛法。 聽眾問:「佛法是工具?」 是。但是你若在過河之前就把筏丟了,那你就非沉下去不可。所以現在我們必需擇善固執。這跟「無執」所說的執著不一樣。「無執」是指自己的成見、貪心,這一方面不要去執著。佛教我們的是一條好的路,我們就要好好地走。若不照那條路走,就走不到,就得不到佛果。 遇到人生的問題時,我們要開闊,不執著。那沒有問題時,有沒有辦法在這方面進步呢?這就是佛法本身的妙處了。我們要對付的是那些潛在的問題,所謂「我執」、「無明」,這些東西。但它們是潛伏而平常不易察覺的,又要如何對付這些東西呢?佛規定的那些修法,你真正照著修,你就是在做對治無明、我執這件事。修法本身就兩面都有了,一邊開闊,一邊去掉執著。例如,本來你心裡老是在想:「我怎樣……我怎樣……」,可是在我們念「阿彌陀佛」的時候,念得很專心,專心到把「我怎樣……我怎樣……」的念頭真正忘記。這是可以靠習慣的力量做到的。今天念,明天念,念、念、念,不知不覺之中,開闊、無執都達到了。念「阿彌陀佛」是個總持的方法;你用這個方法修,就兩面都兼顧到了。 修行,如佛所說,要經過聞、思、修的步驟。先聞法,然後想來想去,要怎樣在修的時候纔會得到力量?你要找的是一個總持的東西,以便時時刻刻得力。你雖然不能感覺跟整個宇宙是一體,但你本身也是個一體,所以可以先修自己內心的一致。這也需要找一個總持自心的東西。這個總持的東西,在佛法裡說,一邊是空性的智慧,一邊是大慈大悲。又常常聽說:修慈悲要怎樣修,修空性要怎樣修,最後空和悲要匯為一體。在我來看,這一體好像是個水晶球,從理智這一面看叫「空性的智慧」,從情感、意志那一面看叫「慈悲」,但它本身沒有分別,只有一個東西在那裡。我們必需有這樣的瞭解纔能實際證入。在理論上要看出空和悲的關係也是很不容易。其實道理很簡單;所謂「空」,基本上是空掉原來執的「見」。原來你看到的範圍很小,都只顧自己。當你能放得開時,就能看到全部。當你看到全部時,悲心就自然出來。這時,你不再只關心自己。這個小孩哭,你也很難過;那個小孩哭,你也很難過;何必一定要你自己生的小孩?其實,空和悲是一件事。這是由空達悲;由悲也可達空。當你慈悲心很大,每個人都照顧到的時候,你想出的方法裡面,就會含有空性緣起的智慧。 聽眾問:「是不是『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』的意思?」 那是另一回事。他要講一切是一體,「色即是空」,色指的是形色、顯色,是物質方面。先把一切用一個觀念包含起來。他把所有的物質用空性來包含。再說「空即是色」,免得你執著有一個獨立存在的「空性」。這樣子,連「空」也空了,就把執著打掉了。 佛法裡有很多法門。實修的法門有禪宗、密宗、淨土宗及律宗等。律宗是以持戒為主,也不偏廢空性的理論和慈悲,如攝善法戒、饒益有情戒。淨土宗基本上也是守戒律,加上念佛、觀佛。各宗基本上講空性、慈悲、守戒等等是一樣的,不同的地方是它主要的修法不同。在這些修法中間,你可以選擇走哪一條路。不管選哪一條路,主要是要全心全意鑽進去。若沒有全心全意鑽進去,就好像一面吃藥治肺病,一面又繼續抽香煙;病什麼時候纔會好呢?提到禪宗,我剛開始讀佛書時,很喜歡禪宗,覺得讀禪書很有智慧、很聰明。讀來讀去,我發現,關起門來讀,雖然頭頭是道,可是對我的生活沒有直接的改善,緊張還是依舊——我不知怎樣把佛法用在生活裡。今天看禪宗的公案,好像被我發現了答案。過幾個月發現錯了,再過幾個月又改了。因為那些是實修的、經驗的東西,不是你猜來猜去可以得到的。我讀了兩、三年的公案,發現不對勁。當然這不是禪宗不好,是我知道我自己不行。 聽眾問:「那怎樣纔能修禪宗呢?」 那是全天候真正做的,纔有可能。禪宗、密宗最好都有師傅跟著,全天候修的人纔有可能修成。開始時,我也沒想全天候修,我就只念佛。念佛跟參禪是可以相通的。「一分努力,一分收穫」;我不能飛,就只好一步一步走。你看禪宗裡的故事,那些人達到開悟的境界,不知經過多少年放下一切,纔忽然有一天恍然大悟的;那些證量的增長是不容易的。 我們很少人能一下子投入;即使能一步跳下去,也往往不穩。在還沒搞清楚理論之前,一時衝動之下做的事,不久之後就退轉的人也很多;這樣不是辦法。念佛法門適合我們一般有家事、要上班等等的情況。念佛,念著、念著,將來的命運會改變。它像是個指揮中心,每一秒鐘你都在轉換中,結果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被它改變了。開始念時,看不出來效果;日久之後,效果自然彰顯。我就是從念佛念成現在這樣,完全投入佛事。開始時,我一天念一萬遍。博士論文擱著沒做,我也不管,任它在一邊。這樣子念了差不多三個月下來,就覺得輕鬆一點了。你自己做做試試看,你會感覺身體的輕鬆。 還有心裡的鬆坦;以前遇到同樣的事會生氣,現在就可以輕鬆地處理。所以,實修很重要。我在師傅走後這一年多,就一直在讀書,我想在理論上多研究;終於整理出上述的那些理論。這些要點知道了,真正搞清楚佛法是什麼,然後照著修,就真正會得到好處。並不一定需要翻閱太多書,因為我所綜合出來的是一個總持。你看我歸結又歸結,又分析出積極面、消極面。但怎樣能夠做一件事,而在不知不覺中把這些都兼顧到,就只有實修佛法而已。 現在我的感想是:再來只要趕快整理實修的佛法就好了。弄清楚下一步該怎麼修,就照著慢慢往下修,不必再花很多時間在理論上面。過去我還找「科學的哲學」方面的書來看。現在有了一個理論系統的整體性的觀念,就不必在理論上鑽牛角尖了。 聽眾問:「假如念佛時還要計數,阿彌陀佛一,阿彌陀佛二,……,這樣是不是比較困難?」 念佛本身並不需要計數。只是因為我們一般人都有一個通病,就是今天我們聽了佛法受到感動,回到家就好好念。第二天,事情忙一點,就少念一些。過了三天,就全忘了。所以一定要把自己當一個小學生,每天都有功課。每天定時、定課,養成習慣。習慣的力量,是不可思議的。比如我們每天下班在回家的路上,腦子裡亂七八糟的,在想什麼都不知道,忽然發現已經到家了。現在念佛念慣了,將來走的時候,不管在什麼情況之下,你莫名其妙地就到阿彌陀佛那裡去了。這就是靠習慣的力量,達到往生淨土的願望,所以一定要做功課。如果不計數,念少了你也不知道。 聽眾問:「計數的話,會不會分心?」 不會!不會!計數還會幫助你專心。因為用數珠計算,就變成你心裡在想阿彌陀佛,口頭在念,手裡在數,身、口、意都專注在念佛上。 念珠通常是一百零八粒的,再加上連接處還有兩粒。在《佛學大辭典》裡,倒沒提到要兩粒的規定。密宗裡講要兩粒,下面這粒大的叫「母珠」,上面這粒叫「父珠」,分表母佛及父佛。下面一百零八粒叫「子珠」,就是代表眷屬。念珠粒數的意義有不同的解說。有一種是說成佛路上修證的位次有五十四位,所以一百零八珠之中,一半表這些位次是本有的,另一半則表修成的。佛認為你是被錯誤的觀念所綁住的,而你本來就是佛,你的錯誤觀念能去掉就圓滿了。念珠的一邊是代表你本來就是好的,另一邊是你錯的部分。把錯的部分修好就跟原來好的一樣,回到本來面目。念珠最好是全串都用同樣質料做的;星月菩提就全部是星月菩提;鳳眼菩提就全部是鳳眼菩提;檀香木就全是檀香木;但也有的是夾有間珠的。念的時候,念滿一圈就是一百零八次,但只算念了一百次,八次不算。因為念時難免有分心、不敬等事,就以此八次代表取消。念完一圈,怎麼辦?像我的表可以計數,念完一圈,就按一次。比方計功課千聲佛號,就是十圈,你就按到十,不用多花腦筋去數。在體育用品店或文具店也可以買到按的計數器。我用掛鑰匙的掛計數器在腰帶上,念完一圈按一次,很方便。拜佛時用念珠計數比較不方便,用計數器就方便多了。 聽眾問:「那如果做家事的人,他們在念佛時,就不需要計數;是不是?」 這樣做很好。,那並不需要計數。計數是每天規規矩矩在佛前或坐或走,做念誦功課時計算的;那樣容易專心地念。 大家常常說習定很重要,大家一來就習定。其實人們整天忙得一塌糊塗,忽然要他坐在那裡會出問題的。宗喀巴祖師寫的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,由日常法師等人校理出來的新版很好。它裡面說明習定之前應有前行,大家平常閱讀時不注意前行,其實很重要。真正開始習定的人必需差不多是全天候在修的人。他住的離城市不太近,也不太遠;太近怕吵,太遠怕買吃的東西不太方便。那樣的人,他真心要求這個東西,還有可能得定。目前一般人習定,坐在那兒實際上是自己在和自己打仗,怎麼辦?這是很大的問題呀!但是,念佛這個方法很厲害;念佛很安穩,不會出毛病。你念著、念著,雖然沒有習定,你念的功夫深、久,自然就有定的境界出現。時間上當然成就得比較慢;但我們是這樣的程度、這樣的發心,就得這樣的果。 還有一個問題,就是有人誤以為,今天聽說念佛好,以前是念咒的,就應該改為念佛了。我不是這個意思。對一般人而言,我們勸他念佛,是為了求將來至少可以往生極樂世界。每天基本功課是念誦的功課;不管是念咒也好,念經也好,一旦訂做功課,就要把它念到底;這主要是養成習慣的力量。佛也不會跟你計較,你念觀音,沒有念阿彌陀佛,你就不可以來;絕沒這事!我們不必自己多惹出問題來。只要抓住一個,努力去念,久了,力量大了,就能去了。若你是還沒開始修,而想要開始的人,我建議你念「阿彌陀佛」。因為一來念「阿彌陀佛」的人多,一來又合阿彌陀佛的本願,又是釋迦牟尼佛所推薦的。如果念佛成風氣,大家在一起唱〈五會念佛〉,共修多方便。若是你自己做慣了別種功課,就不要改了。 還有人提倡念「彌勒佛」,為了以後去兜率天。他們認為西方極樂世界離此十萬億佛土,比較遠,比較難去;而兜率天比較近,比較容易去。這個見解是不正確的。彌勒佛所在的兜率天,密宗的報身佛所在的色究竟天,都不只是普通的天界。普通的天是天人所居;彌勒佛所居是位於兜率天的淨土。佛說的淨土是建立於空性的,沒有對立的,一切是一體的。《阿彌陀經》上說:「去此西方十萬億佛土。」《無量壽經》上說:「阿彌陀佛去此不遠。」難道佛經上彼此矛盾嗎?我師父在四川參見過一位老法師,叫「普觀法師」。他修得很好,不管坐在哪裡,隨時都可以看到阿彌陀佛。他喜歡擔兩桶糖水,在山坡灑下去,因為螞蟻喜歡吃糖水。他可以聽到那些螞蟻全都跟著他念「阿彌陀佛」。這些雖都不是我們的境界,但可以幫我們了解,並沒有說哪裡比較近,哪裡比較遠。我不是說你不要去念「彌勒佛」,要念也是一樣好;但是那個遠近的理由不對。空性裡沒有遠近的問題,到處都是淨土。心淨就到了;心不淨就不能到。 順便講一下「出離專修」的意義。有的人他的環境可以做「出離專修」這件事,但他又多一個顧慮。他說:「我出離也許不能成就吧?」我認為就算出離後你的能力只能勸人念佛,只能教人怎樣佈置佛堂,都是功德無量。因為這是需要有人出來講,有人專業做這些事,這些事纔會擴大開來。不可能每個人都做到總統,否則公務員誰做?應該是能做的就去做。有的人能做而不去做,那就很可惜。一般來講,要做這些事都很不容易,有家庭、誰來供養……等等問題。但有的人環境好的,還不去做,就很可惜了。 我師傅講的〈淨土五經會通〉是哪五經?《佛說無量壽經》、《佛說觀無量壽經》、《佛說阿彌陀經》,這三經是大家公認的,沒有異議。第五經是《楞嚴經》裡的〈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〉,教我們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,就是念佛,他念的時候,沒有其他雜念,什麼都不管,專心在念佛上,一念接一念,就這樣得到圓通,證到開悟。這個也沒有異議。第四經通常是依清末魏源居土所倡,加入《華嚴經》裡的〈普賢菩薩行願品〉。這〈行願品〉中講了十大行願,就是禮敬、稱讚、供養諸佛、要請佛住世、請佛轉法輪、要常隨佛學、要隨喜功德、要懺悔業障、恆順眾生和普皆迴向。這裡面講的是法界觀法,一身化成無數身,同時在拜無數的佛、菩薩。經文裡最後說,照這樣做,到死時可以往生極樂。經裡有偈說,因你發願往生,修這個也可往生,倒沒解說為什麼。陳上師認為可以考慮,以〈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〉來代替〈普賢行願品〉。他覺得在其他四經中已經包括了〈行願品〉裡所講的。〈行願品〉是普賢菩薩的行願,而普賢菩薩是華嚴世界的菩薩。〈心經〉是觀世音菩薩所說的,而觀世音菩薩是極樂世界的補處佛,也是阿彌陀佛的最得力助手。如果以〈心經〉來代替〈行願品〉,在五經中就有阿彌陀佛的經,也有大勢至菩薩的經,也有觀世音菩薩的經。這樣西方三聖都有了,很圓滿。而且〈心經〉強調空性的智慧,是佛法最重要的特點,也是佛法比其他宗教高超的地方。而且〈心經〉很短、易念,大家也很熟、很常念。所以他認為講淨土五經時,以〈心經〉代替〈行願品〉,較合適和圓滿。 聽眾問:「《金剛經》屬不屬於淨土呢?」 《金剛經》中講的道理是不要著相,沒有提到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所以沒有把它列為淨土宗的主要經書。 最後要講的是「無常」的觀念。平常大家提到修行的事就說:等我孩子長大了,等我退休了,等我……,慢慢來呀!平常我們過的生活是常態的生活。其實一切是無常,是難以預料及持久的。星期日我們要去墳場超幽;在撤米的時候,看看那些墓碑。你以為你還年輕,那些墓碑上年輕的很多,只有幾個月大的也有。你有什麼地方比他們特別呢?我們平常過日子,只看「常」的一邊,另一邊的「無常」就忽略了。你以為它不會來的時候,偏偏它就來了。一遇到非常事故,你手忙腳亂的,大家都手忙腳亂的,亂得一塌糊塗。這一輩子過去了,下一輩子又是這樣;一直這樣輪迴下去,永遠沒有出來的時候;怎麼辦呢?你要是能夠先看清楚,提早打點這件事,那你這輩子會過得很不一樣。如果我這一刻死掉了,我這一輩子到底做了什麼?剩下的只有墓碑一塊。你的親戚朋友在時,還有時給你燒個香;過一百年,誰都不知道你在哪裡。我們有個佛友黃明德博士,平日跟大家聊天時說,他是佛教徒,退休以後要怎麼樣修。去年十二月二十八號,車禍來了,他纔三十八歲。就是這樣,無常不是只發生在別人身上,隨時會輪到我們自己。要認清無常這個事實,纔是理智的做法。 往深處講,一切都無常,就無可把持。不去把持,不去抓,就是修「無我」。要講修「無我」,可以講得很深奧。我們可以從基本上的反省工夫入手,就是我們時常想到最後一刻的來臨,藉以檢討自己的生活;沒有意義的事不做,有意義的事要努力做。如果你能看到這一點,努力修下去,你這輩子就過得不一樣了。你會過很有意義、很快樂的人生。如果沒看清楚,過著盲目亂撞的人生,到時後悔也來不及,並且誰也不能保證你下一輩子能否再生做人啊! 依釋迦牟尼佛所說,做畜生、餓鬼、在地獄裡受苦的,多如大地的土,生做人的少得像指甲裡的土。我們這一次得到人身,以後能不能再做人都不知道啊!你能夠生為人身,又活到現在,又有機會學佛;這都很不容易啊!若你以後到蘇俄去生做頭胎兒,百分之九十就被打胎打掉了,根本沒有機會學佛啊!有些人的環境根本聽不到佛法,無從知道念佛的好處。如果我們有機會肯念佛,是很難得的。自己要反省檢討,珍惜這一次人生的機緣,好好努力念佛。我所以肯在念完博士後什麼都不做,就只做佛事,就是因為自己知道佛法是真的好。因為是真的好,希望別人也能領受佛法的好處,纔來跟你們講。 聽眾問:「關於轉世投胎,在佛教講有『六道輪迴』。但西方有些宗教認為,人和畜類是不會混在一起的,不會輪迴到畜道去。他們是根據用催眠追憶法所得的結果,都沒有看到輪迴到畜類去的事例。從這裡確定人和畜是不會混和在一起輪迴的。你的看法呢?」 我所讀到的人畜輪轉的案例,是有一些;其中有兩個案例是以催眠追憶法得到的。人有藏拙的天性,前世做了些什麼,是他不喜歡的,或羞於啟口的,在潛意識中,就避免去想它。在做催眠追憶時,就自然地不去觸到這類不愉快的回憶。並不能因此而斷言,人輪迴轉到畜道是不可能的。在很多以檢討輪迴轉世為主題的書中,就提到硬是有人夢見去世的父母投胎轉世,有的生做雞、有的生做豬……。有的來報說,生到哪一家去了,子孫就跑去把它買回來養;這樣的記載很多。還有佛經記載的,包括佛所見到的,跟普通人所能見到的,又很不一樣。而且六道輪迴不是釋迦牟尼佛所創的,印度教本來就講的。根據這些因素,雖然西方人研究催眠追憶的結果,發現人畜輪轉的案例不多,我們卻不能因此而懷疑佛經的說法。 聽眾問:「西方神秘學中講輪迴,是講靈魂在轉世投胎,但在佛教裡不承認有靈魂的存在。佛講任何事相,都有成、住、壞、空,沒有任何一物會一直存在,不會消滅。請你解釋為何有這樣的不同?」 在小乘佛法裡,也討論過這些問題。那時解說像薪傳火,有時這把薪燒完了,但那邊的薪經風一吹送,又著起來了。把它解成這一輩子生命沒有了,的確是沒有了。但這一輩子的造業力,繼續在別的地方生起作用來了。依這個比喻,那個火種就是一般所謂的「我」。依佛法裡〈唯識論〉來講,就是八識。在密宗裡,就是修頗瓦往生,所觀的最微細的那一點,這是心氣無二的那一點;它還是要給他叫一個名稱。但我認為佛所教我們的是真理,這真理是佛所看到的、體驗到的。若以我們的程度看,其實不管怎麼講都有「我」。我們所以會輪迴轉世,就是因為有我執在,被業力綁住所致。若你要挑理論上毛病,好像是有毛病,其實是兩面的問題。由聖者看來,根本連這些問題都不存在。雖然,現象是在那裡,但在他看,什麼問題都沒有了;在我們習於執著的人看,還是有「我」這個問題在。 聽眾問:「佛教講的『唯識』,跟西方講的『靈魂』,到底是不是同樣的東西呢?」 不一樣。靈魂是基於〈心物二元論〉。〈唯識論〉用學界的觀念來講,就是〈個人的唯心論〉,就是你的阿賴耶識是你的,他的阿賴耶識是他的。怎麼兩個阿賴耶識又能共識?這麼講,馬上就有很多問題出來;到底有我、無我?如果無我,怎麼又有輪迴?有了問題,就想辦法解釋。解釋來,解釋去,理論上的探討越演越多,越來越鑽牛角尖。理論上的探討,好處是可以幫助更多的人瞭解佛法,因而相信佛法,但也不可以忽略真正要得到的東西是證量。佛那時講經,你仔細去看,同樣的東西,他有時講得很細,有時講得很簡略,他就是看情形講的。主要是給你一些路,要你走,你能照著走出來就很好。所以,理論上有突破我執、融入一體的觀念以後,就照著佛法的指示,好好地修去,就對了。不必把全部精力、時間只花在理論上的探討。 我在〈談念佛〉一文裡提到,領大寶法王的灌頂時,感受到一股力量,跟他戴著黑寶冠同時發生。那頂寶冠一拿下來,那股力量就消失了。現在我念佛已經十幾年了,跟師傅也跟過七年。以我的經驗,很明顯地知道,那時所得就是得加持了。佛、菩薩給加持就完全沒有時空的限制;不管你在哪裡,要加持你,加持的力量就到來了。一般西藏喇嘛寫的修法都是寫得很簡略,目的要你背誦。背誦到哪裡就修到那裡。省略的部分,都是師傅口裡講的。人家都是跟著師傅好多年,慢慢學。我寫〈勝樂金剛儀軌〉時,我是想把我所知的編成儀軌,還附了詳細的說明,把它完全寫下來。我開始寫的那天晚上,就得到勝樂金剛的加持。那時我在閉關中,就覺得有藍色的光罩著全身,而且帶有波動。像這樣受到加持的感應經驗很多,就知道真正有這回事,值得放下別的事,一切都不管,死心塌地地走這條路。當然在修行的路上會遇到磨練;否則怎麼分得出來,哪個是真心的?哪個是假意的?大家都只是隨便念幾下,就會怎麼、怎麼……;沒有這麼便宜的事。經過了艱苦的磨練之後,就等於有保障、被照顧了。所以我建議你們不用急,好好念佛;念久了,後面的好處自己會知道。 聽眾問:「可以不可以就沒有時、沒有空,這兩點多加解釋一些?」 你要如何給時間、空間下個定義?在物理學中就有這些問題。你要給空間下個定義之前,先要有長度並給長度定一個標準;這樣在一套觀念維持下來以後纔出來的定義。佛法裡講沒有時、空;那是一套在這些構思、定義之前的情形——整個就是一體。比方,你坐在那裡一定有股部和椅子接觸的感覺,是二物相接觸的感覺。我自己的經驗是會有坐的感覺,但沒有二物相接觸的感覺。這是因為身體真正鬆掉了以後,二物不再對立,合而為一,所以沒有觸感。你說時、空有限制,為什麼在台灣的人做什麼事,我們修行人在美國會知道呢?為什麼人家在那邊寫信求我在這裡祈禱,信還沒到,那個人的鼻癌就奇蹟樣地往治癒的方向走?他們只是相信向跟佛、菩薩有關的人求,就有這種感應。這要怎麼解釋呢?有一次,舊金山楊法洪居士的太太,陳仁航女居士,回香港去。我也不知她回香港去做什麼。她在香港放生;我在美國夢中看到她在放生。你說時空有隔,那又怎麼解釋它呢?所以佛、菩薩教你的觀念很有用。你要打破時、空的限制,非要照這個觀念去修,纔有可能發生這類感應的事。如果你一定要心理作障,只依自己的成見,就永遠達不到佛、菩薩的境界。他要教我們的東西是超越時空的。 今天就講到這裡,明天再繼續講。 第二天 昨天講的是使大家對佛法的理論方面有一個概念。今天要講的重點是:當我們真正要修淨土,走念佛的路,在日常生活中要怎樣做比較好? 大家都知道這個偈子: 這就是修行佛法的基本態度。前面兩句話,主要的意思是好事儘量做,壞事儘量不要做。第三句話「自淨其意」,是講控制你的言語、行動、念頭、觀念、想法的「意」的純正。如果動機是一個純正的、善的念頭,就自然會多做好事,避免做壞事;會說好的話;會花很多心思去思考實際上要怎樣做事纔好。「自淨其意」在佛法裡還有更深的意義。「淨」字是純粹的意思。純粹是佛法裡講的空性,是指沒有自己的偏見、成見,本來清淨。從這裡面往深一層講:人是宇宙的一部分,但是看事情往往受了種種人為的限制。比方在生理上的限制,人只能看到某種程度之內的顏色,聽到某種程度之內的聲音。紫外線以外的光線人看不到,超音波以外的聲音人就聽不到。在社會裡,我們也感染到文化的限制作用,而產生了偏見、成見。善、惡是對立的觀念。修行上「淨」的意義,不只是說純善,而是體會到整個法界純粹的本來面目,是要能夠從自身的種種限制裡解脫出來的意思。 我們在修行上,善的意念要努力發展,惡的意念要剷除、克服它。在這個範圍裡,佛法和其他大的宗教並沒有什麼高低的分別。佛法比其他宗教超出的地方,是在最後打破事物的對立性,而達到圓滿的、本來的清淨性。我們講的淨土,所指的就是沒有對立的、圓滿的、本來清淨的境界。 經過了多年修行的體會,我看到一般人容易犯的錯失,就是在我們學了些佛法,知道了這是對的,那是錯的以後,就好像自己都沒有錯失了,以為「我」就是佛、菩薩,就拿很高的標準去批評別人。結果把可以用來修行的時間,全部花在說這個人不好、那個人不好的上面。你雖然好意要勸人,他人不一定想接受你的意見,反而產生很多人際的糾紛,而自己不好的地方就都沒有看到。這樣修行很難有進步。「自淨其意」的意思,就是不要去管別人做什麼,先把自己管好。若你真的把自己管得很好,別人覺得你修得不錯,來向你請教的時候,你講的話他纔能真正聽進去,你纔能真正幫助他。若你先就做錯了,先去罵人,又改不了別人,自己不好的地方都看不到,當然也就改不來。這樣徒然增加很多是非,在自己的修行上又很難得益。所以你要改好,就先要改自己。這也就是「自淨其意」在實修上得力的重點所在。我之所以提出來給大家參考,是希望能省得大家走許多冤枉路。 但這並不是說沒有菩提心的,只管自己,不管別人。所謂「菩提心」,是要我們學佛、菩薩的發心。佛、菩薩所以能夠救人,是因為他們已經修得很好,成就了佛、菩薩的果位了,纔能去救人。我們現在努力修自己,等真的有同佛、菩薩一般的力量了,纔有辦法救到人。最後一句「是諸佛教」是說所有的佛、菩薩都是這樣教我們的。我們知道了以後,就要努力管束自己! 禪宗、密宗,你若沒有見到它基本的緣起、性空的道理,連修都沒辦法修。反過來看,念「阿彌陀佛」這個法門實在是太特別了。佛經裡說若往生品位高的,要懂大乘經典、空性等佛理。但在《無量壽經》裡提到下品下生的這些人,在生的時候,不但沒有做好事,反而是專門做壞事的,更談不上懂什麼空性的道理。他們連好事都不懂得做,哪裡有機會學更高深的道理?但這樣的人臨終,正要走的時候,不知他前輩子做了什麼好事,這輩子有這個福報,遇到懂佛法的人給他念佛、念經。就因為跟佛有這個緣,佛就這麼慈悲地把他帶走了。光這一點就很不得了了。 平常講淨土宗的修行,主要是強調「信、願、行」這三點。信,就是要相信佛有這個力量把你帶去,要相信佛是真的,極樂世界也是真的。相信了以後要真的想去啊!然後要照著佛講的方法去做。你照著他講的做,在這裡面就要慢慢修,要學空性。佛書中記載的實例,甚至有的人只有信和願,也得到往生。像往生傳記裡提到的鄉下老太婆、打鐵匠、木匠,他們修到什麼程度我們不知道,但他們修到可以預知什麼時候要走了,什麼時候阿彌陀佛要來接引了。等你真正開始修行的時候,纔是真正吃到菜的時候,纔會真正地得到結果。他們能夠往生的都是真正吃到東西的結果。念佛法門很特別的一點,就是它沒有要求你一開始就要懂得佛理。因為人生無常,你不一定有那麼長的壽命說:等我理論研究完,通達了以後再修。你沒有那麼多的時間,你還需要很久纔能搞清楚理論。這時候佛就特別給一個方法,說像你這樣的人,我還是可以救。這個方法就是念佛法門。 一般選擇修淨土的人,大部分是因為沒有辦法專門做修行的事。那麼你利用每天一定時間做一定的功課,養成定時定課的習慣。每天念一千聲或一萬聲的佛號,靠著習慣積起的力量,希望能得到往生的結果。「往生」是什麼意思呢?人死後受業力的牽引,進入輪迴的漩渦。昇天或墮地獄,我們都不知道。往生,是到西方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去,就不用在這個輪迴裡打轉,受種種的苦。到了那裡以後,就完全超出輪迴,並且環境很好。比方在飲食方面,你想有什麼,它就化現。那裡的身體,也不再是這種實質的身體。你要有什麼美食,馬上就有了。一等民生問題解決了,就又消逝了,也不用洗碗,很方便。在那麼好的環境裡,遇到的都是阿彌陀佛、觀世音菩薩,以及往生去的那些好人。良師益友,大家都來幫你。等於把你放在一個特別的溫室裡,好好地培養你。一直到你成了菩薩、成了佛,再回來幫助別的人。 求往生是求這個好處。但是我們怎樣做纔能夠保險一定去得成呢?讓我們依據經典來檢討一下。經典是佛說的,是佛說的所以可靠。《佛說無量壽經》裡說,往生的有三輩,也就是三類的意思。經裡提到上輩人怎麼樣,中輩人、下輩人怎麼樣……。從這裡面我們要找出的是能夠往生的最低條件。當我們做到了這些最低的條件,到時候我們一定可以往生去的。 我看出來《無量壽經》裡面三輩的共同點有兩點,頭一點是要發菩提心。發菩提心的意思,不是說只希望自己能成佛,而是同時願所有的眾生都能成佛。因為所有的眾生都是在輪迴裡面受苦,而使我們不安心,於是希望所有的眾生也都能夠達到最完滿、最究竟、最美好的境界,以及最後一層的解脫,而到達佛的境界。這樣的心願,就叫做「發菩提心」。 發菩提心不是容易的事,因為你習慣地,想來想去都是自己的一點事情。當你聽到發心的道理,覺得很好,就念了一下,就以為是發心了。其實這並不是真的種下了種子,而只是有了一個緣。當這個心願真正變成指揮你的,成為你生活的一個中心目標,那時候纔是真的發心了。雖然真正發心是很不容易的,但是就像所有的習性都是可以學來的,發心也一樣是可以學到的。 我們要一下子發大心不容易。我們可以從佛經裡找出現成的願文,常常讀它,學發這樣的心。比方,〈四無量心〉願文: 像這樣大的願心,可以常常讀它,並從經文裡去了解願文內含的意思。知道了願文內容的深廣,然後學著發這樣的心。發菩提心,也就是「信、願、行」裡,「願」的一部分。 比方消災延壽藥師佛的經裡,就有他的十二大願。你就經由讀他的願文而體會他為什麼發這些願。《地藏王菩薩本願經》裡,也有他發的大願。這些大願的主要內容,都是因見眾生有種種的苦,而願為眾生徹底地除去這些苦。而且,他們很慈悲啊!他們不只講一句「我希望眾生最後成佛」,那中間一段就不管了;他們不是啊!他們往往是沒有衣服的,給你衣服;沒有飯吃的,給你飯吃。這些問題解決了,等你有了安樂的環境,再用佛法好好地教導你。我們就是要從這樣的地方學發菩提心,學佛、菩薩無微不至地關懷眾生;這一點要慢慢學到。 像阿彌陀佛有四十八願,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二應。三十二應是說觀世音菩薩對怎樣的人,現怎樣的身來說法。我們要怎樣教小孩子念佛呢?我們要放〈五會念佛〉的錄音帶給他聽,他聽了不知不覺地也會念佛了。不要以為這是小事情;有誰保證每一個小孩都會長大?小孩也可能需要求往生啊!你給小孩、嬰兒放〈五會念佛〉錄音帶聽,是很有意義的事,一定要做這件事啊!佛、菩薩是很慈悲呀!那些做壞事的人,臨終時能夠聽到念佛聲,都能往生;何況這些剛生出來,沒做什麼事的嬰兒呢?如果他該走的,聽到念佛聲一定也可以去,所以要記得做這些事情。 明天我們要去墳場超幽。有的人聽了以後,就擔心鬼會找我們。其實不會;為什麼?你知道他們成了鬼的時候,已經沒有了實質身體的束縛。鬼有鬼通,很多事情他們都很明白。你們這些人來,對我沒什麼好處,當然可能會鬧你。但是你是來給我念佛,給我莫大的好處,我答謝你、保護你都來不及,怎麼會鬧你,給你找麻煩呢?我們去墳場,主要是去面對無常以及學發菩提心。 無常是很現實的。平常我們沒有機會看到,頂多在路上看到殯儀館的車子急馳而過,或是在殯儀館內的追悼儀式中看到,儀式過去了以後就沒有再看到了,不太能體會到無常的現實。當我們在墓地裡,看著那一個、一個的墓碑,上面刻著哪年生,哪年死。每一個墓碑都是在告訴你,時間並不等你。我們要體會無常,學發菩提心。不要一有時間只是顧到要去哪裡玩、聽什麼音樂等等。要想到這些人在那裡沒有人理他。我們替他念佛,願他們能得到解脫。在美國,墳場裡都是美國人多。這不是佛教的國家,他們往生的可能性本來是很小的。但是只要我們跟他們結緣,雖然我們沒有力量可超渡他們,佛是很慈悲的,只要有我們做為接引的橋樑,就把他們也都帶走了。所以去墳場超幽,實際上會增加你的菩提心和功德。發願不能只是口裡念、念、念;不實際去做,是沒有用的。 另外一個三輩的共同點,就是念佛。《無量壽經》裡提到:「一向專意,乃至十念,……,乃至一念,念於彼佛,以至誠心願生其國。此人臨終,夢見彼佛,亦得往生。」為什麼他那臨終十念,甚至一念,有那麼大的效果?看起來臨終十念,好像很容易做到,其實是很不容易的。比方忽然一個意外,車子一撞,你想都還沒想到,「碰!」的一下,就走了。有沒有時間去念十聲佛號?根本沒法子念啊!就是只一聲佛號,也不一定記得要念啊!那些臨終能夠念十念的,都是有很大的善根呀!那些平日做很多壞事的人到臨終時肯信佛嗎?有些人一輩子不信神、不信宗教的,到臨終時你忽然勸他念,他會念嗎?有的人就是死到臨頭,你叫他念佛,他還是不念的。那些一輩子盡做壞事而臨終卻肯念佛的人,實在是不可思議。在他過去生中不曉得什麼時候做了什麼很大的好事,臨終時好的心突然發起來,肯接受佛法,實在很不容易。也有的人病得很厲害,最後也不能講話,不能做什麼,還沒走就看不見、聽不見,你要念給他聽也沒辦法使他聽到。所以,這樣比起來,能夠十念的也很不簡單了。而且那時候肯念的,他的信心要非常強。照平常的習慣,臨終時總是想親人、財產這些的。而你在那時候能夠丟得開,不想家、不想什麼東西,真的就願意抓住這最後的一個機會賭一下,要去念「阿彌陀佛」,這也是很不容易啊!從字面上看,好像很容易;仔細去想,臨終能念佛的人實在很少。看我帶來的郭醫師講的《學醫與學佛》,她在醫院裡勸啊、勸啊,結果到臨終真正能念佛的,多少年纔遇到二、三個人。所以臨終念佛,非常不容易。平常不努力,到時候有那個把握念佛的人很少。 還有,臨終時念佛,他念完了,佛、菩薩把他的業一消,他也沒有機會再去做壞事,他那一下子清淨了,就往生淨土去了。平常我們在佛堂裡規規矩矩念了許多遍「阿彌陀佛」,等一下一出去,可能因為公司裡有事對誰不高興,就罵他一句。隨時大大小小的業總是繼續增加,那就糾纏不清了。你不要以為平常念得很好、很多,就很夠了;有時候你平常念的力量還不如他臨終念的那一下。要注意啊! 我們看《佛說觀無量壽佛經》裡所提到的淨業正因,就是說所有的佛都教你,若要修佛法,要做哪些,將來佛道上就可以進步、可以成佛。我把它歸納為兩點。頭一點是善行,就是說要注意做好事情。我們主修是念佛,但是除了隨時隨地念佛以外,佛提到的其他修行上的事情我們也不要忽略了。佛說要做善行,是哪些善行呢?比方說,像在您們社裡有佛學圖書館,還有流通經書。遇到募捐,就捐點錢來贊助這些法務。能做到的,多多少少做一點結緣。跟人結佛緣,就是做善事啊!做了很多好事,自己的心也開闊了。即使臨終時不能往生,還可以生天或再生做人,以後就還有機會繼續修佛法。因為已經跟佛結緣,至少可以避免往壞的方向走,而且佛那麼慈悲,壞人臨終念佛都能往生。你又念佛,又做好事,到時候你一定可以去;所以善行很重要。 關於我們在行善上修「自淨其意」,有一點值得提出,就是別人做好事,我們要稱讚他、隨喜他。所謂「隨喜」,就是當他做得很好,我們要稱讚他,幫助他。在別人面前特意宣揚他的好處。為什麼呢?因為你稱讚別人的善行,做好事的人有人稱讚,他就樂於多做好事。講到這裡順便提到一點,就是有的人在做好事了,別的佛教徒看到了,就說這個人只知道培福,不懂修慧。他這樣批評當然也是好意啊!修佛法的確不可只注重培福,也要求智慧啊!但是我覺得與其批評他,不如隨喜他。世界上有些人雖不做壞事,但也不做好事;與這些人比起來,能做好事的人已經很難得了。所以任何人做好事都要儘量地鼓勵他、稱讚他、幫助他。如果你真要批評他,他哪裡做得不妥,若他相信你,你私下勸他就好了。但是一般而言,是要鼓勵他。而且另外還有一個道理:看起來他只是在做好事,但你要知道,你要是徹底地去做,光是努力做好事,在這裡面就會生出智慧了。 「慈濟」他們做很多救助貧民的事情。有時候突然來了一個天災,他們就發動大家馬上運棉被、運米去。在這裡面就要學「無我」了,學怎樣犧牲自己,怎樣客觀、公正地,在最短的時間內把事情做好,而智慧就在其中了。你要瞭解修福的人只要修得深,智慧就會到了。修智慧的人,真的智慧深的人,他會只留在空口說白話的階段嗎?不會的。他一定要做事的。他要做事,就要做怎樣對人家是真正有益的事。做好事,不是說把你餵飽了,就算是做了好事。比方養小孩子,不是只照顧他像養個豬一樣供在那裡,而是教他怎樣能自立,教他怎樣發揮他的能力,教他怎樣做人啊!所以,智慧深了一定會修福;修福深了一定會生智慧。所以,當你看到人家做好事,只能隨喜,千萬不要公開批評;那樣做不是良策。 第二,要皈依、守戒。皈依是皈依佛、法、僧,學密宗的還要加上皈依上師。皈依是很重要。你要認清,我們的處境是很危險的,因為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走,走的時候也可能很慘。不要以為我現在沒有事;在車上、路上心臟病突發的也有啊!就算我們活到老,老時體弱,易於多病;病一個接一個來,又不容易好。若你好命,還有人把你往醫院送;有的沒來得及到醫院就在路上死掉了。就是到了醫院,在醫院裡,醫生的目的是救命,千方百計地設法挽救,以維持住這條命。比起古時候呢,古時候的人,病危拖上幾天,沒人有辦法,就走了。現在拖上一、兩個月,這一、兩個月是非常難過的;一下子抽血、一下子照X光,又是機器幫你呼吸……種種折磨。本來時候到了,都是非走不可的,結果現代人臨終所受的苦比古時候的人還慘得多。那有沒有辦法預防將來老了要受這類折磨呢?有,就是平時勤念佛了。 很多人念佛念得好,到時安詳地走了,或者預知時至,事先都安排好了。跟人說「拜拜 (bye-bye)、再見」,像去旅行一樣。甚至比旅行還好;旅行回來還有帳得清,這是去了就永遠拜拜了。在不知道什麼時候走的危險情況下,你要怎樣做纔能超出輪迴?所有的路中,只有佛給的路是真正超出輪迴的。有了這個認識以後,纔知道皈依三寶的重要。皈依他,是相信他有這個力量,要照他的教訓去做。佛留下來的就是經法,經法裡教你怎樣去做,你要研究它並照著那些法去做人,去修行。當我們在做時遇到問題,佛經裡記載的終歸有限,怎樣纔能應用佛法來解決問題呢?僧寶就是專業研究、進修佛法、守佛戒律的人。你請教他,他教我們怎麼做。我們皈依他們,以他們為我們的老師,我們可以得一個保障。我們照著佛的方法做,都是做好人,做好事。那以前所做不好的事,應得壞結果的,都大的化小,小的化無。這輩子以後可以過得又平安、又快樂。 皈依以後守的戒,我們一般在家的人,基本上就是守五戒:殺、盜、淫、妄、酒。不殺生是以不殺人為主,其他的生物也是能避免殺就儘量避免殺。像我們要修往生淨土的,最好家裡就千萬不要買活魚、活雞來煮,超級市場裡已經殺好的可以用。到館子裡也不要叫清蒸活魚什麼的。若不能吃素的,就吃市上已經殺好的。「盜」是不要做強盜、小偷。「淫」是不要有不正當的性行為。現在這一點很重要,你要是不注意,萬一染上愛滋病,本來可以活很久、做很多好事的,一時隨便,結果在很短幾年內就得走了。「妄」是不要講謊話,但主要是在修行上的妄語是最大的禁忌。雖然你沒有看到什麼,卻跟人家亂吹說又看到什麼境界,那就很不好,會墮地獄。「酒」,在現代言,不單只是酒,同時指的是迷幻藥物。嚴格講,吸煙也不好;迷幻藥等,當然更是不可以用。 發菩提心、信因果、讀大乘經典。經典要去學;你在這一生若能懂得更多空性的道理,將來往生能進入高級班比進入初級班好。還有一點——勸進行者。不要只顧自己修佛法,慢慢地也要勸人家修佛法,使他們也能得這個好處。但是不要勉強人家,弄到人家看到我們佛教徒來了,轉頭就跑,那反而更糟,那他們就更沒機會瞭解佛法了。我們設法做的是一方面流通經書,流通〈五會念佛〉錄音帶,免費送人,隨便人家拿去。另一方面,我們自己好好修,我們有共修會,漸漸地朋友們會覺得這一群人很不一樣啊!人很好啊!他們遇到有問題、困難的時候,這群人很關心啊!他就喜歡跟你親近。他跟你親近以後,覺得你很可靠,或者也願意試試念佛;念久了以後他自己也會有一些感應的經驗。那時候你要擋他也擋不住,他自己會努力了。所以「勸進行者」是這個意思。 在《觀無量壽經》裡,提到往生極樂世界的人分為九品,就是上品、中品、下品。每品又各分上、中、下三等。我們在這九品中看,前面五品的人,平常就知道讀經、做好事,最重要的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知道要迴向往生。他所發的願、隨時做的好事,不一定都是法務,他給人家的東西不一定都是佛經、佛書、佛像。如果幫人忙,做了好事,就把功德迴向給眾生,使你將來能夠往生。本來一件普通的好事,依照因果的關係,將來的報應,只是人間或天上的福報,但經過你這一迴向,因你的願力與佛的願力相應的結果,將世間的福德,轉成了佛門的功德。又因為迴向,眾生都因我做的好事,都能成佛(當然也包括我,我也是眾生之一),也就包含了菩提心,而不是只為自己迴向。發了願,做了好事,再加上迴向,信、願、行就都包含在裡面了。 中品下生以後的,都是臨終纔有佛緣,並不是平常就跟佛有關係。比方一個美國人生在美國佛羅里達州,佛州的佛教徒這麼少,他臨終時能夠看到佛像或者聽到佛名,都很不容易。中品下生及下品上生的,他們連發願都沒時間,只因為臨終聽到佛名、經名,有這樣一個佛緣,他就往生了。所以這裡面所顯示的佛、菩薩的慈悲簡直是不得了的。我們去墳場超幽,即使他們生前未曾發願,未曾相信佛法,經過我們替他們與佛結緣,他們就因此得以往生了。所以跟人家結佛緣是很重要的。 發菩提心的方法就是學習隨時跟人結佛緣。比方給小孩子一粒水果,如果這水果是供過佛的,就等於把佛、菩薩的甘露給了他,跟他結了佛緣。平常我們供佛、菩薩的儀軌,是佛、菩薩設出這些人做得到的法來,藉著這些方法使有信心、照著做的人,得到加持,得以開發智慧,得到佛的好處。佛、菩薩不是真的需要吃這些東西。而你供給他這些東西,是因為你相信他,不只是把他當成牆上的裝飾品,而是真的覺得他在這裡,對他很恭敬,每天拜他,給他東西吃。你把他當真的在這裡,他就很高興地住在這裡,就把這些供品變成甘露。你供完了把它拿去吃,吃的時候,就領到他的甘露。你的慈悲和智慧慢慢就會發展起來。你把供過佛的水果拿去給小朋友吃,不要小看這件事,他們可能原來沒有機會學佛的,因為這些佛緣,以後就有很多機會學佛了。供過的米,也可以拿出去給鳥吃;供過的花生給松鼠吃。我每天供曼達,供完了晚上拿出去給鬼;第二天早上米還在,就撤出去給鳥吃;這樣就一路結佛緣了。在結緣裡就一面學慈悲,一面學智慧。越多人得到佛的好處,我們的生活環境就會得到改進,最後得好處的還是我們自己。我們不可能只是自己一個人好,總要這個環境是個安樂的環境,個人纔能活得安樂。 下品中生的人,也是沒有時間念佛,他只是聽到了佛法就往生了。到了下品下生, 就更特別了。在《佛說無量壽經》裡提到阿彌陀佛因地發願,只要聽到他的名字,想念他的名字的人,都可以往生極樂淨土。但是他也不能違反因果律,所以他說唯除犯了五逆或誹謗正法的人不能往生,也就指做了殺羅漢、殺父母等等極端壞事的不能往生。他的意思是警告你,免得你去做壞事。本來不准往生的這類人,已經都做了這麼壞的事了,結果在他臨終時若能遇到有人勸他念佛,他又能念十聲佛號,也行了,佛就原諒他,把他的業都消了,他就往生去了。這樣我們可以看到佛、菩薩多麼慈悲啊!原來規定不可以往生的人,他還再開一條生路,只要你臨終能念十聲佛號也可以往生了,所以就幾乎等於沒有一個不可以去的。所謂「大悲不捨眾生」,於此可見;唯一的關鍵是你肯不肯照他說的去做。你也不要以為既然只要臨終十念就可往生,這很簡單,就去胡作非為。你要知道臨終能念佛的人到底有幾個啊?真正臨終時還能念佛的主要是靠平常養成習慣的力量。郭醫師的書裡說:平常定的時候能念到十分的,在散亂的時候就只有一分。平常散亂的那一分,到臨終時,病得很苦的時候,可能只剩百分之一了。這樣看來,你若真要靠念佛來求往生,就知道平日需要多麼地努力了。你要常常想到人生無常,今天早課佛號念了,等一會兒去上班,誰保證晚上還可以回來?也許現在就是最後一次念佛,就要好好念;這樣想就容易得力。要是馬馬虎虎地念,就沒有力量在裡面。 有些人提到發願往生極樂淨土,就說:「我願意去啊!我願意去啊!」但這個願心不見得很深。比方有人問你:「現在佛若准你去,你要不要去?」差不多的人都會說「過幾年再去。」我們求往生,並不就是求現在馬上死,不是這個意思。求往生的也可以求長壽啊!這個世間有很多苦,有的人真正看到那些苦的真相,會覺得長壽不見得就是好。比方現在愛滋病正每年幾百萬人、幾百萬人的蔓延開。你有小孩,小孩以後長大,結婚遇到的對象有沒有愛滋病都不知道。臭氧層有破洞,使大家得皮膚癌的機會增多。你活在這樣的世界裡,是不是真的能很快樂呢?這兒還算是國內沒有打仗,失業者可以領救濟金的有錢國家,要是你生在那正在打仗的國家,怎麼辦?你看到了這些苦,還想要求長壽,就是因為發菩提心,為了弘揚佛法要長壽,可以多做善事,多勸人念佛,可以念佛念得更多、更好。這樣求往生與求長壽就不衝突啊! 從另一面來檢討,現在就准你走,為什麼發了願的你還會猶豫,不一定想去?一般而言,是因為你還沒看清楚你處境的危險。你現在不走,總有一天你會走。你將來走的時候,是什麼樣子走,也不知道,而且你將來並不一定能夠去得了啊!你現在如果能去,就等於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。要能有這樣的體會,你纔會說:「現在要我走,我也願意。」一旦發願發到這種地步的時候,不用什麼人提醒你,將來時到就自然去了。阿彌陀佛很慈悲,千方百計要接引我們;難是難在我們真正相信他,真正願意去啊! 你要能往生,是要靠工夫的力量、習慣的力量;你一定要能堅持下去。我原先專念「阿彌陀佛」,念了幾百萬。後來修密宗,密宗要修的東西很多,我就問我師傅說:「現在是不是可以暫停念佛,先修密宗?」他說:「佛號不可以斷!」所以我到現在也沒有因為學密宗而斷了佛號。這就是我的命根一樣,一輩子一定要念到底。你自己若已選定一個佛號、菩薩名號或咒,也是一定要念到底。不要說,現在我生病了,念「阿彌陀佛」可能往生,就改念「藥師佛」。這樣子你的力量就沒有了,不可以這樣的。這個病如果不是該走的病,他是會好起來的。你念佛消業,病還好得快些。你不要以為阿彌陀佛只會助你往生,阿彌陀佛也會使你的病好起來啊!你就是堅持一個佛號,一定念到底,培養出不假思索的慣力,即使撞到車的那一剎那也能佛號不斷,就可以穩保往生。其實,你能夠做到這個程度的,除非是以前的業必須這樣償以外,絕對不會有撞車這樣的事的。 有時候難以令人了解的,就是這個人是佛教徒,做很多好事啊,怎麼又意外走的呢?大家一方面心裡覺得很可惜,一方面又懷疑,為什麼是這樣呢?我要講一個實事。唐朝三藏法師玄奘,大家都知道,他一個人歷盡千辛萬苦,九死一生走過沙漠,去到印度取經。在印度學經,在佛學辯論會上勝過其他的人,國王讓他騎著白象遊街,要他長住。他淡然處之。本來要去請佛經的願,他還是完了這個願,把經請回中國。唐太宗見他能力高、有智慧,想請他幫忙治理國家,他也拒絕了。他還是覺得這個千秋萬世的事情要緊,就留在廟裡老老實實地維持出家人的身份來譯經。像這樣的聖人,我們有幾個比得上?我們做的一點善事、佛事算什麼?但是這樣的聖人到最後要死的時候還是生病。連他自己都覺得奇怪,說為什麼我還要生病?韋陀菩薩就現身來安慰他了,跟他說:「這是因為你過去生中做了一些事情,現在必須這樣子了一下;這是重的變輕了。這樣子了一下宿業,就往生淨土去了。」你要知道,像他這樣的人,因為宿業的關係,到時候都還要生一場病纔能走,那麼我們一般人算什麼?所以你不要有任何懷疑啊!宿業都是自己以前造的,誰也沒有辦法避免,果報還是得受啊!不過因為修行的結果,已經是大的化小,小的化無了。 佛經裡一再強調的是不可以誹謗正法。這一點很重要,需要講解一下。有時候因為你太努力要提倡淨土宗,你的眼界又不能大到能看到別的時候,你就跟人家說密宗不行啊!禪宗不好啊!當然密宗有很容易出流弊的地方;比方密宗有修雙身法,這是真正修到程度很高的人用「以毒攻毒」的方法來修。這裡就很容易發生毛病。密宗本身是正法,他那樣做是有道理的。他的基本道理是:平常我們都是說要做好事、做好人,規規矩矩一路走下去,當然不會有問題。但這等於是在溫室裡,花朵長得好,或是在游泳池裡游得很好,一旦把你往大海裡丟的時候,遇到驚濤駭浪,就沉下去了。他在沒有遇到誘惑的環境時都是很好的,他以為他已經都沒有問題了。但是當他遇到一個誘惑的環境,他那個病根若還沒有斷,他就又做出不對的事情來了。密宗的高法,並不是剛開始學佛的人都可以學的。必須先有顯教的基礎,修得很好了,再修密宗裡的觀想、氣功,等修到一個相當高的境界時,纔故意要在一個誘惑的環境中,修證到他的心還是純潔的。就是所謂的「柳下惠坐懷不亂」的境界。禪宗的二祖,他修到後來,賭場也去啊!妓女的地方也去啊!人家罵他說:「你是出家人,怎麼做這種事?」他說:「我自己在調心,關你什麼事?」他那是修到粗的問題早就沒有了,然後纔在修心裡極微細的問題。他要硬碰硬,就等於上戰場一樣。那當然不是我們一般人開始就能夠修的;但你要知道,他那不是亂來;他是修到那個地步,他要成佛,必須連這種微細的病根全部除掉纔能成就。所以雙身法是有它的道理。要修到能修雙身法的地步是很難的,我們也不是要修它,就不用詳細講了。 我講一講修雙身法的密宗道理。佛、菩薩的法身是一個光明,是沒有邊際、一切都不見了,只有光明,也就是「常寂光」。這個光我們什麼時候可能看到?普通就是臨死的那一刻可以看到。死是一種過程,慢慢地進入死;你真正死的那一剎那會顯現。我們平常人沒有修練過的,那光比閃電還快地一下子就不見了。你沒辦法利用它,就是不能利用那個時候進入佛的國度去。而且這光是死的時候纔顯,我們平常不能利用它來修啊!我們不能到死的時候纔修;修當然是指活的時候先修習。那個機會雖然是有,可惜不是我們平常修的時候。有一種是昏過去的那一剎那可以見到;打噴嚏打得很厲害時也可以見光。但這些都不會常有,不可能要等昏過去時候和打噴嚏的時候纔修。還有睡覺也可能顯光。照密宗的理論來講,睡覺的程序就等於死亡的程序在顯現一般,只是淺深有別。密宗裡有教如何利用睡覺的時候修睡光,這是有可能的。再來剩下的一種是性交的高潮有光。我們普通人根本就看不到,因為普通人還沒到高潮的時候就已經漏了;就不可能再繼續,也就沒有可能見到那光。密宗的行者,先要修到能夠定的程度,再在定裡面觀本尊、修氣功。經過氣功的修練以後,全身氣脈暢通,所以能夠吸入的量跟普通人很不一樣,並且氣的質也變得純淨。而那樣大的氣量,又要至少能維持閉氣兩分鐘以上一點都不漏出來。有這個能力的人,男的在正要射精的時候,能夠把它吸回去,纔能夠繼續下去,纔能夠達到高潮的頂點,而見到法身的光明。女子氣功修到這個程度,月經就斷止了。等見到這個光明以後,就不必再用性交的方法,只靠自己打坐就可以見到法身光明。密宗是藉用這個方法來修法身光明的;所以密宗、禪宗都各有它的道理。你要鼓勵人家學淨土是很好,但絕不能說別的宗派都不行啊!如果說什麼「禪宗,都是口頭禪、野狐禪!」「密宗都是騙人的,是婆羅門教啊!」這樣亂罵、誹謗正法,後果是很嚴重的。照阿彌陀佛因地的願來看,不准往生的有兩種人;一種是犯了五逆重罪的,一種是誹謗正法的。禪宗、密宗都是正法;誹謗的話,你就被限制住了,不能往生了;豈不是太可惜了? 實修時最重要的是訂一個定課。最好家裡設一個佛堂,或是留一個地方供佛,供花、香、水、米……等。我寫的《密乘初階》這本書的頭一篇文章叫〈佛壇陳設簡說〉。關於安設佛壇的意義,位置的選擇,安置佛像時的注意事項,經架、法器的放法,供品的陳設與添換,以及搬家、旅行時的處理方法等等,都有詳細的解說。你們可以參考一下。 用念珠的好處,就是身、語、意都集中在念佛上,而且有助養成定課的習慣。每天至少念三圈、五圈或是十圈。這像練長跑,開始時每天只跑操場一圈,慢慢地過一陣子以後,耐力增加了,就變成跑兩圈、三圈。念佛也是這樣,開始時念三圈,慢慢地念多了就增加到五圈;要漸漸增加纔好。你要練那個力量,不要得少為足,只念一點自己就覺得夠了。只要有空,儘量念。定課是要養成一個習慣,免得每天至少的那一點都沒有做到。其他時間如洗碗、煮菜時都可以念。煮菜時念佛,那吃到這個菜的人,就都得佛的加持了。洗碗時念佛,就想成餓鬼在吃那加持過的洗碗水,他們得的就真的是甘露。就是隨時隨地都可以念,沒有什麼忌諱的。什麼坐月子不能念,生孩子不能念,沒有這回事。時時刻刻可以念,睡不著覺正好念,念了還容易睡著;就是自己想得到的時候都可以念。開車時、排隊時、掃地時、做的事頭腦不用想事情時,都可以念。養成這個好習慣,慢慢變成夢裡想起來也會念。在夢裡念佛有什麼好處?比方你做一個惡夢,在夢裡念,可以轉換惡夢。日常生活中情況最接近死亡的時刻就是睡覺的時候。死了以後還沒轉生的時候叫「中有」,或「中陰身」;那跟夢身是差不多的。我們是用比喻來了解的;這兩種身當然不一樣。夢裡可以在水上走、天上飛,遇到東西衝過去也沒有關係。如果練習到夢裡也可以念佛,那你在中陰身時也就可能念佛。雖然已是死後,也是可能往生。阿彌陀佛是眾生都救,中陰身時當然也救。這些當然是比較後面的事。我講了是希望你不要小看「念佛」這件事。就算你沒有心要習定,當念佛的工夫熟了,你一開始念佛,打坐的定境就自然出現了。所以這裡面是深不可測;你真的要做到這個程度都是非常不容易,是修一輩子也修不完的。 傳統的朝暮課誦本很長,有很多種咒,而且也不是以往生為主要目標而編的。我編了一本《淨業朝暮課誦讀本》,內容很短,適合一般現代人,並且是以西方三聖為中心。因為我們的目的是求往生,所以拜的主要對象是阿彌陀佛、觀世音菩薩、大勢至菩薩、極樂世界的一切聖眾,然後纔觀十方三世一切佛、菩薩。拜的時候,觀正前方空中,中間是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的右手邊是觀世音菩薩,左手邊是大勢至菩薩,四周有西方極樂世界無數的聖眾環繞,十方三世所有的佛、菩薩圍繞在最外面。先把香、燈、水等供好後,你自己對著佛壇站著,觀想自己的父親站在自己的右邊,母親站在左邊,親戚、朋友,以及此生或宿生跟你有關係的人等都觀想成在你前頭,面向著佛。環繞著你的身後,第一圈是最需要你幫助的,在地獄裡受苦的眾生,第二圈是餓鬼,第三圈是畜生,再來是人類、阿修羅,以及天人。無論修任何法,開始時若能這樣觀,最好。這也就是修我們昨天講的無限的一體——佛的法身。靠這個觀想把菩提心擴大、發展起來,六道眾生都一起來修佛法,十方三世佛、菩薩也都來加持了,那麼整個法界就都想到了。一開始的時候這樣想,我們剛開始修的人力量不夠,沒辦法一直維持這樣的觀想,就在開始時想一下就夠了。你就想成你在修,眾生也都在修;你在念佛,眾生也都在念佛;你在禮拜,眾生也都在禮拜;佛、菩薩給你加持,也同時給所有的眾生加持。我們拜的對象是以西方三聖為主,經典也是選三聖的經:《佛說阿彌陀經》,觀世音菩薩的〈心經〉,以及大勢至菩薩的〈念佛圓通章〉。這三經都很短。 大勢至菩薩的〈念佛圓通章〉有兩個重點。一個重點是鼓勵我們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。就是什麼都不管,專心在佛號上面,而且佛號不斷。這個方法很容易生效,就是所謂的「一心念佛」,容易得到結果。另一個重點是鼓勵我們念佛,要像是母子互憶。佛、菩薩可憐我們,隨時在想著我們,要幫助我們。我們念佛,就像是在想念自己的母親一般;以這種心情來念,是很親切的,覺得他是完全可以信賴的,跟你完全是一體的。這樣念,我們纔會懂得佛、菩薩的心情。 後面的持咒也是只用西方三聖的咒。阿彌陀佛的咒是「嗡 阿彌答哇 啥」。觀世音菩薩的咒,也叫〈六字大明〉,是「嗡媽尼悲咪吽」。大勢至菩薩的咒是「嗡 班札巴尼 吽 呸」。再來就是〈往生咒〉,是求能夠往生西方。接著念佛號,就依自己定的數量做功課。念完了就迴向。你也可以有自己的願文,自己以之迴向。迴向的重點是希望眾生都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都能夠成佛。後面附錄的〈白衣觀音大士靈感神咒〉和〈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咒〉,就看你自己願意多念的就在持咒時加念。你要做早、晚課,一時找不到其他更好的課誦本,或修法時間有限的,就可以考慮用這本。這是我為了修淨土的佛友們而特別編寫的。 另外需要講的是〈五會念佛〉的錄音帶。原本流通的〈五會念佛〉是先唱〈讚佛偈〉,中間唱佛號,後面有迴向。這樣適於早、晚課用。我想用來平常做工夫和臨終助念,就把〈讚佛偈〉和迴向部分省略,著重在不斷念佛。若用六十分鐘的錄音帶,半個鐘頭就要翻面,不方便;一百二十分鐘的錄音帶,帶子薄,放多了就容易斷掉。所以我採用九十分鐘的錄音帶錄滿了〈五會念佛〉的佛號部分,兩面來回一直不停地放。這個錄音帶已經流通很多了,光是我經手送的已超過一千卷。而且我還編了一本《簡介五會念佛法門》,是中文的。英文的《簡介五會念佛法門》請曾憲煒翻譯,金康英打字。因為外國人大都不懂簡譜,現在等羅效平請朋友把正式的樂譜整理出來,就可以出版。這樣中、英文的《簡介五會念佛》就都有了。(補記:英譯本現已出版。) 在日常生活中怎樣利用這個錄音帶呢?在美國出門大都是開汽車,因此你一上車就可以放〈五會念佛〉錄音帶。也可以在自己的床頭邊準備一個小的錄音機,要睡的時候,就可以放來聽。而且臨終時,就是在台灣要找人家給你助念也是很不容易的。特別是你又不知道你一定什麼時候走,沒法請人在那特定的時間裡給你助念。有時候疾病拖上一個星期,或是一個月,你怎麼辦呢?那時要找人一班接一班,不斷地助念是很不容易的。特別是在美國,佛友們都住得很遠,你忽然心臟病發作了,打電話找人都來不及;朋友還沒到,你已經要走,那怎麼辦?所以,你一定要平常就準備一個錄音機,臨時朋友來不及趕來助念,就自己放這個〈五會念佛〉錄音帶。平常只要有佛緣的,都有希望往生去,何況我們是佛教徒,好好在修的。使用錄音帶是個方便法門;比方你在住院療養,醫院的訪客時間一過,就不准他人留在病房裡,更談不上助念,那時候自己有錄音帶就可以放來聽了。特別是要教小孩子念佛,往往感覺困難。但是電視裡的廣告,每一條怎麼講、怎麼唱,也沒人教他,只要看多了、聽多了,他就都會了。同樣的道理,我們只要經常放這個錄音帶,不用勉強他,不久他就自己跟著唱了。我兒子那時候還不到兩歲,每天睡覺時放給他聽,他就「陀佛!陀佛!」地跟著唱了,慢慢地「阿彌陀佛」四個字就都會唱了。他還很喜歡聽,他睡覺時就說我要聽「阿彌陀佛」。習慣了以後,就給他種下了種子,所以這個方法不得了。 還有一點,我們聽了很多道理,或是讀了佛經以後,覺得很有道理,就開始念佛了。念來念去,就是理智在念;理智在念,感情很難進去,就沒有整個地投入念。唱歌就不一樣,歌一唱起來,人的心就開了,情感就流露出來。所以有的人聽〈六字大明〉歌,聽著聽著,眼淚都流出來了;也有很多人聽了〈五會念佛〉感動得落淚。唱〈五會念佛〉這個方法很重要。你要跟著唱,要學會唱,要常常唱。這樣你這個人不光是在理智方面改了,而是整體地改了。這是一件不得了的事啊!我對提倡〈五會念佛〉的祖師敬佩得不得了。 近代的觀本法師,他寫了一本《香光閣隨筆》。他的學問很淵博,在那本書裡講了樂理,〈五會念佛〉的意思也講得非常詳盡。他提到頭一個提倡〈五會念佛〉的淨土宗第四祖法照大師,他是怎麼會的這個法子?就是法照大師在衡山閉關時,定中去到西方極樂世界,在那裡風一吹,寶樹、鳥啊,所發出的聲音就是唱的佛號,很好聽;他就學著唱。出定以後傳給眾人學唱。所以這是阿彌陀佛教出來的一個很微妙的方法。要使社會風氣改變,大家一起念「阿彌陀佛」,聲音單調,不容易感動他人,可是用唱的就很容易感動他人。 《淨土五經會通資料全集》這本書兩頭都各編有一個次第。從字是橫排的這邊第十四頁有〈念佛四十八法〉。我師傅照著《阿彌陀經》、《無量壽經》和《觀無量壽經》三經,一個經配了十六種念法。這個你自己看也都可以懂,但我覺得這些這樣列出,看起來很複雜,不容易把握他是以什麼原理來列這些念法的。如果知道這些原理,你自己就容易照著這些原理,知道在什麼樣的情況下,要怎麼樣念佛。所以我從這些念佛的方法整理出五個原則: 一、隨時隨地念。我們念佛主要是靠「熟能生巧」,靠著習慣的力量,慢慢地達到一心不亂。比方《阿彌陀經》的第十六個方法是「一心念佛」,也可以解釋做時時刻刻心中只有佛。《觀無量壽經》的第五個方法是「散亂勤勞念佛」。不管你是在散亂的時候,日常生活中不是打坐的時候,都是在很努力地念佛,叫「散亂勤勞念佛」,也就是隨時隨地念佛。《觀無量壽經》的第六個方法是「善立方便念佛」,就是不管什麼時候都在設法跟念佛配合起來,也就是「隨時隨地念佛」這個基本原則的延伸。 二、以心轉境念。比方(一)「離親念佛」,(二)「即親念佛」,(三)「與上善人念佛」。不管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之下,你的心總是在佛號上面。不管是順境、逆境,都把它做為是念佛的時候。順的時候,藉念佛提醒自己不要被這個順境迷了;暫時的快樂不會長久,不是永遠的安樂,要不被順境沖昏了頭,我還是念下去。逆境的時候,你就想現在雖是很困難,是要磨練我,若臨終了磨練還更難。在苦難的時候,我還是要念,這很不容易,因為你有時候遇到很大的事故,心神都亂了,那時候要念就很不容易了。但是你要想這就是磨練我的時候,要以心轉境,越難我就越要念。不管客觀上環境是順、是逆,在主觀上都是我修行的機會,轉一切境為修法的機緣,就把一切境都活轉過來了。不再是被動地沉溺,而是主動地調和。 三、觀想配合念。比方《阿彌陀經》的第六法是「與六方佛念佛」,第七法是「與六道眾生念佛」,第八法是「入極樂世界念佛」。這些是觀想,不要以為是妄想。我們所以看不到是因為我們還沒有定的基礎。若是定功好的人,觀的時候就可以真的看到。這些觀想是訓練我們一面體會佛、菩薩的恩,一面發慈悲心、菩提心,想到眾生等。「觀想配合念」的方法是比較深的,剛開始念佛的人不一定非觀想不可。若是你做不到一邊念,一邊觀,就在開始念佛以前先這樣想一下,然後再念。這樣做,久了還是有很大的好處,心胸會漸漸開闊。 四、佛理配合念。《阿彌陀經》第十六條「一心念佛」也屬於配合佛理。淺言之,是指能夠定在佛號上的一心;深一層的意思是指整個法界融為一體,沒有對立,那樣的一心。如果懂得這些道理,念佛就跟佛理配合了。還有「悟世非常念佛」也是配合佛理。佛教我們一切無常;我們應該以「一切無常」的觀念配合來念佛。當你在念佛的時候,你可以想成整個法界裡沒有東西阻隔,這裡有人在念佛等於是大海裡一個波,不斷向四面八方擴展。現在臨終的人,跟你本來是一體的,你念佛,他那裡就會傳到佛波,藉此因緣他就可能往生。隨時都有千千萬萬的眾生正逢臨終之時,你這裡聲聲佛號,就使千千萬萬眾生因之得以往生了。像這樣你若能明白法界一體的道理,配合起來念佛就很有意義。為什麼有的人一輩子關在深山裡念佛?不要以為那樣的人都是自了漢;有些那樣的人是已經知道不需要出來了。什麼是「成佛」?成佛是能夠「不起雙跏渡十方」。他在定裡面觀,觀什麼人,什麼人就得加持,病就減輕了,業就消了,福慧也增長了。專修的人,修到後來,不是一定非到你面前來纔能幫助你呀!你以為他只是關在一個山洞裡,證量上他已經是整個法界無所不在,而在不斷地做救渡的事情了。他可以一輩子就在那裡,還是有他的價值在。 五、方便調節念。《阿彌陀經》第五條「結七念佛」。這是短期閉關,專門念佛。《阿彌陀經》第十四條「經行繞佛念佛」。這是當你久念,又不耐久坐時,以經行念佛來調節。有的人以為一定要坐著念,其實不是,隨時隨地都可以念。比方閉關專念,不可能整天坐著念,就要起來走著念。比方頂禮時,身體在動作的同時,心裡不斷維持念佛。這些方法的講究主要是對治與調節。有時候稍愛睡又想維持念佛,就用大聲念來對治。念久了、念累了,就改成小聲念或默念。怕吵到別人或人家不喜歡聽,就只用默念。睡不著覺時也可默念佛號。像上述這樣對治、調節,你知道了大概的原則,實修起來就比較容易。 關於修法方面,我們在美國週末有兩天假日,就可以閉個週末關。像夫婦還沒小孩的就很理想,兩個人可以輪流閉關;一個在閉關,一個就護關。單身的把自己的公寓關起來就可以了。閉關最主要的目的是什麼?是隔離世俗,專心修法。要如何閉關呢?以週末閉關來說,通常是星期五黃昏,眾鳥歸巢的時候入關,直到星期一早上纔出關。比方規定佛堂和廁所是閉關的區域,就禁足在這裡面,活動不超出這個範圍,同時還要禁語。閉關期間,除了念佛、念經、念咒,就根本不講話了。若有必要告訴護關的人要送什麼東西進來時,頂多就是寫張紙條,但也要儘量避免。在關房裡還是可以睡覺,不是閉關就不睡覺,連午睡都沒關係,主要是要調節得宜。在關房裡就不做世間的事了;信件不讀、報紙不看、電話不接、訪客不見。在裡頭不是讀經,就是念佛、念咒、拜佛、經行、打坐等等修行的功課,自己調節著做。也可以訂一個目標,比方這次閉關是專門念佛,或是專念〈四皈依〉。也不一定非念多少不可,可以念多少算多少。練習閉關,其實也很容易,只要指定哪些地方是活動範圍就可以。常這樣做有好處,功夫容易進展。 聽眾問:「閉關時可以不可以吃飯?」 當然可以吃飯啊!護關的人幫助閉關的人準備食物,並摒除一切外緣,使閉關的人得以專心修行。我以前住公寓的時候,有一間房是有浴廁的。到週未我把門關起來,裡面就是我的關房。我太太把三餐送到門口,我就拿進來吃。如果你是一個人住就很方便,你就關起來做給自己一個人吃就可以了。 聽眾問:「那就不要買菜了?」 買菜,可以在閉關以前買好了,放在冰箱裡準備好。 我們講了幾點實修方面的重點,除了跟人結佛緣、發菩提心、發願、拜佛、菩薩以外,最好在院子裡放一個香爐,早晚點支香,供山神、土地。不是我們信佛了,就可以不理神明了。這樣是不對的。像在邁阿密好的住宅區就要特別給警察局多付些錢,請他們加派巡邏。要修行並不容易,修行時可能宿業現前,要遭小偷、遭火災什麼的。你請山神、土地神幫忙照顧,他們比警察還有用。警察是事後纔來,聊盡善後的責任。他們是事先預知,可以先把他們趕走。我們對山神、土地神是尊敬,不是亂討好。我們請他們來做我們的護法;我們在修行,請他們照顧鄰居這一帶都好,使修行順利。這樣甚至鄰居燒了,都還可能免了我們。我們這樣拜山神、土地神,也是跟鄰居結緣,求的是合境平安。你這樣做是會得到好處的。我平常初一、十五做煙供,供山神、土地。有一次閉關時夢見山神變一隻金色的豹,坐守在關房門外的陽台上。這些雖然是平常看不到的,但是你做了是會得到好處的。早晚一柱香,供他們,只要你心意到,他們就知道了,就會保護你。 聽眾問:「需不需要供品之類?」 逢初一、十五添一些供品是很好的;你就一直只是天天上香也可以,他們主要是吃香。佛、菩薩也是教我們要念天、敬重護法。我們拜山神、土地神並不違背佛法,而是請他們做護法。這回我帶來的〈護法諸天名表〉,也是基於這個意思而製作的。我師傅曾經提過,如果能把護法諸天尊的名字列成一個表來拜,佛法容易興盛起來。以前,釋迦牟尼佛傳教很不容易啊!那時全是印度教的世界,為什麼能夠弘法?還是因為護法諸天護持的功德非常大。在他們的護持下,佛法纔能弘揚、流傳到現在。 〈護持佛法諸天尊名位表〉(表後面把這張表的製作過程詳細地說明了)製作的方法,是先找出《大藏經》裡頭記載著釋迦牟尼佛生平的經籍,再一本本地研判。有些經雖然也講到他的生平,但是講得不多,或是不詳細,我就不取。記載得詳細的經典都列出來了。若你對釋迦牟尼佛的生平有興趣,從這張表的後面可以得知有關的主要經籍。然後我從這些經典中挑出來兩部,一部是《普耀經》,一部是《釋迦譜》。《普耀經》裡面對於天神的名字記載得很詳盡。其他的經雖然也提到諸天護法的事蹟,但是他們只記載最重要的帝釋及四大天王,而沒有提到其他天神的名字。《釋迦譜》是梁朝僧祐作的。他讀到很多關於佛的傳記,這本講這樣,那本講那樣。他就照著佛一生的經歷,挑出這些經中講得比較詳細、重要的部分,集中在一起,編成一本《釋迦譜》。 我們就以這兩部經書為依據,依照護法的事蹟,把哪一尊先出來,哪一尊出現多少次,都記錄下來。有時候同一尊天,在同一部經裡,用好幾個不同的名字,那就只挑一個名號做代表了。誰護法的事蹟多,誰的名次排在前面。如果有些天神護法事蹟一樣多,就以誰先來護法,誰就排在前面,這樣就很公平。找出來的天神正好是九十尊。在這表裡,上面的位子高;同一排裡面,中間這一尊地位最高。最上一排的中間是釋提桓因,帝釋,他功勞最大,他就安在這個最高位。再依印度、西藏延襲釋迦牟尼佛傳下來的規矩,以右手邊為尊位。所以帝釋的右邊是大梵天王,是第二尊位。四大天王以北方的毗沙門天王功勞最大,排在帝釋左邊。這樣先右後左繼續排下去。這裡面有一個很有趣的是第二排的中間,位居第十名是諸天玉女。這些玉女他們本來都只是隨從,跟著在做事的,在那裡散花、灑香水呀。但是照他們做事情的多少來看,他們高據第十名。所以,這個排法不是以他們在天上的地位來排,而是以護法的功績來排的。我以學校裡做學問的方法,用在佛法的弘揚上。這張〈護持佛法諸天尊名位表〉跟我編的《密乘初階》一樣,把出處、編的方法都詳列出來。以後的人如果覺得我的原則不理想,或是他有更多的資料了,就可以基於已有的這些資料加以改進。表的兩邊還加了一副對聯: 文佛八相成道曾蒙諸天勤護持, 「文佛」,就是指釋迦牟尼佛。古人翻譯的時候照「釋迦牟尼」的「牟尼」翻音,然後又簡化成「文」,到後來就變成「文佛」了。釋迦牟尼佛「八相成道」,是指他一生的主要事蹟,如怎樣降生、怎樣出家、怎樣轉法輪、怎樣涅槃等,有八項重要事蹟,就叫做「八相成道」。「曾蒙諸天勤護持」,是讚歎他們過去的功績。「正法」是指佛法。「億載弘揚」,就是以後還要久遠弘傳下去。「仍賴眾聖謁忠貞」,就是請他們繼續護持。這樣子供奉他們,他們當然很高興、歡喜,也就會竭力幫助我們,加持我們,使我們修法順利,佛法也會因此興盛起來。 聽眾問:「請問林居士,我們應該把護法供在哪裡?」 一般是把護法供在佛、菩薩的旁邊,比佛、菩薩低的位置,或是供在佛、菩薩的對面。供在佛、菩薩對面的意思是便於他們看到佛、菩薩的號令。護法們待命注視著佛、菩薩;佛、菩薩下了命令,他們就趕快去執行。 聽眾問:「我們供護法的時候,應該怎樣做?」 你可以還是跟原來一樣的上供。你只要記得想說佛、菩薩吃過了,護法們就吃剩下的甘露。有的修密宗的人,有護法跟他們感應比較強的,就特別設一個護法壇。在護法那邊,又擺一個小桌子,供上香、燈、水等,就看自己的情形而定。所以,跟佛、菩薩一起供也可以,分開供也可以。比方說,你們這個共修會,也許將來想成立一個道場;道場是比較正式的地方,就特別供一個護法壇比較好。 除了念佛是你的主課以外,勸人念佛、流通經書,也要常常做,尤其是錄製〈五會念佛〉錄音帶送人是很好的。有的人不信佛,你就只說,這種音樂睡不著的時候聽很好。就像這樣輕描淡寫的,人家比較容易接受。你這樣就跟人結了佛緣。他聽了覺得好,就會再來。你若一開始說得很嚴肅的,這個要怎麼皈依,那個要怎麼磕頭,就會把人家嚇跑了。 除了做這些以外,還可以施食;「施食」就是晚上供些米給鬼吃。正式的儀軌有〈蒙山施食〉,那個儀軌我也不會,而且其中有很長一段要會念會背的。你若不會〈蒙山施食〉,就做簡單的;像我念〈六字大明咒〉:「嗡媽尼悲咪吽」,或是念「嗡阿吽」,將一些米觀想化為大海那麼多的甘露,放在外面給他們吃,就可以了。做施食有一個必要條件,就是你一開始做就不能間斷;像養小動物一樣,不能餓它。不可以今天給了,明天不方便就不給。你有誠心給他,又是如法持咒加持過的,他會來吃甘露的。有的人修得好,偶爾忘記施食就去睡覺了;他們沒得吃,還來拉衣服啊!做施食這件事情,也培養你的慈悲心,也給他們結了佛緣,雙方都受益。此外,你平日還可以去墳場給鬼類念佛。到你要走的時候,宿世的冤家債主都會來鬧你,不希望你往生,因為你一走他們就討不到債了。到那時,家裡這些人有的根本就是宿生的冤家債主啊!有的那時候就跟你鬧呀!他不曉得,還以為他那樣做是對你好。那時候,會替你擋冤鬼的,就是你平日結緣的這些鬼了。你現在供給他吃,到時候,鬼打架就給擋回去了。人沒有辦法,他們有辦法。所以,施食是有長遠的好處的,雖然目前看不到,但卻是真的。 還有放生也是很有意義的事。佛法的一切道理,要從「無常」和「輪迴」的觀念去了解它的意思。你要知道我們人自己的命隨時會怎樣都不曉得;在一切都變化無常的情況下,你看到有些動物將要被殺,就專程去花錢、花工夫把它買下來,又把它送到安全的地方去放掉;這樣等於是置自己的生死於度外去做這件事。而且,你這樣做,雖然放的生命有限,但你發的心卻是無限的。雖然你的力量有限,只能買幾隻,但你發的心卻是希望所有的眾生都能免除輪迴的苦,實際上受益的就不僅僅是被放生的這些動物了。這樣無盡的悲願藉放生而彰顯傳揚;放生的人也從其中學到了無限開闊的心胸和對有情無限的關懷。 在台北市,餐館裡一天吃掉的,光是鴿子就有幾萬隻,你能放的生命又有多少?這是聽到我放生用了很多錢,親友之一提出的質問。雖然能放的很少,但是願力無窮。我們希望能去施救的悲願和佛、菩薩救渡我們的悲願是一樣的。輪迴是無止盡的,佛、菩薩以其悲心願力還是不停地設法救渡眾生。這些被放生的動物運氣很好,在那麼多動物之中,只有那麼幾個幸運兒。雖然放出去不一定活得長久,在野外可能兩、三天就死了,但是能延這幾天也是不得了,那麼多同類都是當時就被殺死的。畜生要轉生做人,本來是很難的。我們放生的時候又給他們念皈依、念〈六字大明咒〉、念〈往生咒〉等等;雖然過幾天牠就死掉了,但是因為有了皈依、聞咒的佛緣,即使不是直接往生,也可能因而轉生做人啊!或者轉生到天界去;這些對他們來講可真是「三生有幸」的大事,所以放生本身有很大的意義。而且,比較起來,流通經書是很好的、長遠的事,但效果緩慢。你送人一本經書,他什麼時候真的讀了,什麼時候真的懂了,什麼時候真的依經修行了,都不知道,而且往往是久後的事。放生像是現款,馬上做了一件好事,硬是救了一些命。所以遇到緊急的事,遇到生病,你要求馬上得佛力加持的時候,最快的方法就是放生。聽說越南難民那時候要逃出來很難,一條船有四百多個位子,大家坐著擠滿一船。用很多黃金,人家也不見得給你一個位子。你得到位子出海以後,也不一定順利,說不定就漂到海上死掉了。還有要出來也要給守關的人買路錢,守關的人纔睜隻眼、閉隻眼,讓你過去。要是有的要跟你搗蛋,多要些金子,怎麼辦?為了要求順利逃生,有的人就請海外親友替他們放生。放了以後,就容易出來了。 放生這件事是很值得做的,但現代放生的社會問題是,往往與保護環境生態的法律衝突。這些法令是為了維護環境的生態,因此我們在放生的時候,就要先仔細研究了。如果要放在公園,要先跟公園的管理處打聽,是否可以放。以前我們在一個公園的大湖裡,五年內一共放了三千隻龜。它們又會生小龜,只要天氣一妤,岸邊都是龜出來曬太陽。那邊太多龜不能再放生,我們又開車找別的地方。後來找到鄰郡山上的公園,只有那一家答應收啊!那裡有兩個湖,一個大,一個小。大湖沒去幾次,就放了一千隻龜,又放滿了。現在再去放的,就放在小湖,沒多久就又會滿了。如果我們到處亂放,一般大眾還不了解佛法,就會把我們想成也是一個奇奇怪怪外來的教派。這樣一來,成見作祟,他們就少有機會來瞭解佛法了。 從前,我們去中國城買白鴿子來放生;這些白鴿子是人圈養出來的,而不是野生抓來的。後來,我們再去那裡,當地人告訴我們這些圈養的鴿子放了,不會覓食,沒幾天都會死掉;所以放生很難。當時你免牠被餐館拿去殺了,過了不久牠又餓死了。唯一的安慰是你跟牠結了佛緣,使牠往生的機會增加了。有時候放生,也有其它實際的問題存在,就是動物死在那裡,對環境衛生也不好,當地的居民就會不高興。所以,我們放生也要兼顧到保護環境。從事生態的保護,也要注意,不要變成一種政治性的活動,整天要去遊行示威;這樣做跟我們修佛法是不調和的。還有一種做法,成立一個非營利的機構,大家捐錢,看哪個地區需要生態保護,就買下來做為公家的產物。在佛友們的管理下,你要禁止打獵,就禁止打獵,可以做得很好。其實古時候有些廟裡面自己鑿了很多放生池,放了來養。我們也可以往這方面來努力。 聽眾問:「基督教的天主,道教的玉皇大帝是在哪一個位置?」 嚴格講,要有實修的,天眼開的人,纔能夠看到;他就能告訴你實際的情形。還有一個方法,就是在《淨土五經會通資料全集》裡有一個諸天的表——從這裡過來第八十頁,〈與其他宗教所屬天的比較〉。陳上師指出哪一類的天,在哪一個程度,大家可以回家自己仔細看。有的人說,其實都是一個神啊!只是回教叫一個名字,基督教又叫另一個名字。我認為這是不正確的;這種說法只是他自己的猜想。其實不是只有一個神。以我修的經驗來看,是有很多各種不同的神;一方面各教的理論系統不同,另一方面各教所尊崇的神也是不同的。 聽眾問:「基督教的耶穌,是在哪一個天呢?」 在基督教裡沒有打坐,只有祈禱;主要強調的是有信心、愛心和做好事。所以,耶穌昇的是欲界天;而色界天、無色界天都是定以後的境界。 今天我們就講到這裡。
第三天 我師傅在講〈淨土五經會通〉時曾經指出,晚近佛教界常用的成語「帶業往生」有很多流弊,應該改成「消業往生」,纔是正確。那時候曾引起佛教界許多位法師及大德紛紛發表意見,在台灣甚至有人把各家的討論彙集成專書出版。這回我來邁阿密以前把〈淨土五經〉重新再看過,把這個問題再審慎思考一番,認為還是「消業往生」纔是合理。所以,今天跟大家講解一下,使大家有比較清楚的概念。 讓我們先從定義上來了解「業」是什麼意思。「業」是指行為、造作。通常分為身、語、意三種業,就是身體的行為,嘴講的話,心裡的念頭這三種。可是我們若仔細想的話,不管是身體做的、嘴講的話、心裡想的,都是一下子就過去了。講的話,除非錄下去,否則也是一下子就過去了;心裡想的念頭也是變來變去。這樣看來,它本身根本沒有「帶」的問題,也沒有「消」的問題,「業」早就過去了,只是我們凡夫自己在執著它。當我們講「帶業」或「消業」的時候,嚴格講並不是指「業」本身,而是指「業」的結果。因果律上說,因為你做了什麼事,所以會有個結果。我們擔心的是那個結果;所以,我們要講的應該是「業果」或者是「業力」。 為什麼講「業力」呢?「力」的觀念,在物理學上說,有一種是觸力,是要東西碰到了纔有一個力的作用。還有一種力,它的作用不必有東西接觸。比方現在舉起一個東西,隨手一放,它就掉下去了。它和地面之間並沒有任何東西,卻有一個力的作用,叫「萬有引力」,把它吸下去了。力是抽象的觀念;我們在講業力的時候,也是用抽象的觀念要來理解業的因果現象。比方你造了一個業,可是這個業不一定今天、明天就會有個結果,有的是來生或多生以後纔有結果。這中間隔了這麼久,怎麼這時又跑出它的結果來了?我們就用抽象的「業力」觀念來解釋。一造了業,就有業力,等到因緣時節成熟,就產生了業果。這種觀念是像「萬有引力」一樣,把因、果兩頭的現象連貫起來了。 依照業果,在佛法裡將業分為三種:一種叫「善業」,一種叫「惡業」,一種叫「無記業」。所謂「善業」,就是事情做了以後所產生的結果,覺得很好、很快樂的。結果不好的就叫「惡業」。所謂「無記業」,就是有些事情,沒有什麼大的影響,不會有好或壞的結果。其實這樣分類,仔細推究即是有些難解的問題的。好人吃了飯去做好事,壞人吃了飯去做壞事,可是不吃飯又不行啊!到底吃飯是哪種業?我們在這裡只想簡介傳統的分類,所以不多說了。 善業又分兩種:無漏業與有漏業。佛法跟其他宗教或世間法的根本差別是:只有照著佛、菩薩所講的道理及方法來修行,纔可以超出輪迴。如果超出了輪迴,以後永遠不會有後遺症,或產生出其他副作用、壞的結果,這種業叫「無漏業」。有些人做了很多好事,結果生做人,或生到天道去,但不能保險一定永遠都是好的。生做人還是有可能做壞事,將來有可能在輪迴裡面再轉來轉去。這種還有可能生出問題來、不保險的,叫「有漏業」。有漏業又分「引業」和「滿業」兩種;這個業所產生的業力大到能夠決定你該往哪一道去,就把你帶到哪一道去的,叫「引業」。同樣是生做人,有的人事事一帆風順,甚至當上了總統;有的人就偏偏什麼倒霉的事他都會遇到。每個人的天資也不一樣,有的人很聰明,樣樣一學就會,有的人就是什麼都學不來;有的人很健康,有的人生來就有耳聾、目盲等種種問題。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區別呢?那些能夠決定這些同道中各別高低、好壞果報的業,就叫「滿業」。一般來講,你所造的業都會得到結果。這些果報,有的是這輩子得,有的是下輩子得,也有的是再下一輩子纔得,甚至有的還不一定什麼時候會得結果。這在佛法裡又細分為二種:一種是會有什麼結果還沒有決定,一種是會有什麼結果雖已決定,但是這個結果會在什麼時候發生還沒有決定。我們對業有了這些分類的概念以後,再來討論「帶業往生」,就會比較清楚一點。 「帶業往生」,這句話是怎麼產生的?是在什麼背景之下發生的?照我們剛剛講過的,善業裡有「無漏業」,而「無漏業」是指依佛法認真、努力修行的業績。你要知道,修行的目的不一定都是「往生淨土」啊!有的人修密宗,他的目標是要「即身成佛」。也有人真的修成功,他即身成佛了,這裡就是淨土,他還要往生何處?這樣的人就沒有往生的問題。並且,同樣是以「往生」為修行的目標的,也不一定都是求往生極樂世界,也有的求往生彌勒淨土,或是其他淨土。其他淨土有沒有准「帶業往生」去那裡的說法,我沒有去研究,所以不知道。現在我們討論就不去涉及其他淨土。「帶業往生」這個問題的產生,是因為《觀無量壽經》裡面最後幾觀,談到那些做壞事的人也還可以往生到極樂世界去,纔產生了這個問題。也有發願修菩薩道的人,他的願就是生生世世到人間來行菩薩道。他修的雖是淨業,但他的願不是要往生,所以這些人也沒有往生的問題。最後一種人是他勤修淨業,又發願往生阿彌陀佛國土。他修淨業,得淨果,因果相當,並沒有帶業卻能往生的問題。可見無漏業的部分,都沒有「帶業往生」的問題。 現在,我們來看看「有漏業」的部分。照因果關係講,若是善業,果報就是生人道、天道或阿修羅道等三善道之一,而不是往生極樂世界。本來做很多好事的只是生善道,但若你知道迴向、發願,迴向給眾生,迴向給自己,說大家都要往生,都要成佛。經過迴向發願往生,就將原來有漏的善業,變成無漏的淨業。從這裡可以看出迴向發願是多麼重要啊!所以善業方面,沒有帶業往生的問題。無記業,因為它本身對往生沒有什麼影響,也不用討論,剩下的就是惡業了。 《觀無量壽佛經》第十六觀中提到:「或有眾生,作不善業,五逆十惡,具諸不善。如此愚人,以惡業故,應墮惡道,經歷多劫,受苦無窮。如此愚人,臨命終時,遇善知識、種種安慰……教令念佛……,如是至心,令聲不絕,具足十念,稱『南無阿彌陀佛』。稱佛名故,於念念中,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。……如一念傾,即得往生極樂世界。」有些人就解釋說,雖有那麼重的惡業的人,然而因為佛、菩薩的慈悲,「仗佛慈力」還是可以「帶業往生」。但是,如果他的業力沒有消掉,而帶去西方極樂世界的話,照因果律來看,總有一天他還是會墮落輪迴之中,受業報。這樣跟佛經所說的就不合了。上面所引《觀無量壽佛經》的一段中,明明說了:「於念念中,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。」《阿彌陀經》裡說:在極樂世界連惡道的名稱都聽不到。去到那裡的人都是「阿鞞跋致」(梵語,意思是「不退轉」)。他們在佛法上只有進步,更不會墮回輪迴之中來了。在那裡雖然有鳥,卻不是業報的產物,而是阿彌陀佛的化現,演唱佛號、佛法,使法音宣流。《無量壽經》裡說:極樂世界有一類號稱「胎生」的眾生,他們到了那裡等很久之後纔能見到佛。雖然是這樣,他們還是在很好的環境裡,在七寶的宮殿裡住,無有刑罰,乃至一念惡事,都不會有。這是因為他們不能了解佛智,不能信受佛法的哲理,而被自己的疑惑所限,所以他們的進展就慢了。就像先在預備班受訓,很久以後纔能變成正式的學生。這樣只是資質問題,而不是造惡業的結果。 你如果講「帶業往生」,還有什麼弊病呢?初學佛法的人,聽到「帶業往生」的話,就覺得既可「帶業往生」,又何必注意小節?馬馬虎虎也沒關係,反正到時候都能往生。這樣的心態下,臨終時他是否能夠念佛,就不知道了。本來這些人如果嚴格地要求自己每天做功課,可以有往生的希望的,結果因這一句話懈怠了修行,變成不能往生;這樣流弊就變得很大了。 所謂「消業往生」,也不是全靠你自己的力量,主要是靠佛的力量來消業。有的人以為,要勸業重的人念佛,要說可以「帶業往生」,他們纔肯試修,不然他們以為往生無望,就連試一試都不肯了。事實上,如果你告訴想學佛的人,靠著佛的力量,可以把所有的罪業,不管多麼大的罪業,都消去的話,他們不是對佛法更有信心,更要好好地修行嗎?這是衡量弘法上的利弊來檢討。另一方面,經文本身,講來講去,都是在講可以把業消掉。比方,《觀無量壽經》第十觀裡就提到「淨除業障」。不但如此,而且阿難尊者問說,「這部經應該叫什麼名字?」佛說,「應該叫做:《觀極樂國土、無量壽佛、觀世音菩薩、大勢至菩薩》,又名:《淨除業障,生諸佛前》。」不但經的名字是說「淨除業障」,而且在第三、六、七、八、十、十一觀,每一觀後面都說如果你能這樣觀,就可以除多少億劫生死大罪,都是講的消業。 《無量壽經》裡講,往生的都是「正定聚」。所謂「正定聚」,佛法裡有多種解釋,但都是說,修行程度很高,都是聖賢了。如果往生的人都是修到這樣高程度的,怎麼可能還有惡業沒有消掉?在《無量壽經》裡說,極樂世界的天人(這兒所謂「天人」,只是藉用我們平常的語言來稱呼,其實非天、非人,不是六道輪迴裡的天、人。)都是「自然虛無之身、無極之體」,也就是以法身為體,等於是化身一樣的。生在極樂世界裡,一種是「化生」,一種是「胎生」。所謂「胎生」,也不是真的誰把你生出來。這類天人都是因為有疑惑,所以在極樂世界的蓮苞裡待很久,蓮苞纔慢慢展開。在那裡的都是化身,不再是有質的身。 極樂世界裡的品位有高低,因為往生的人的疑惑有淺深。比方,到了羅漢的程度時,見惑、思惑都已經沒有了,但是還有塵沙惑。那是菩薩程度的問題;菩薩自己是沒有問題了,但是要教別個千千萬萬種的眾生,就要有千千萬萬種合適的方法。他的智慧還沒發達到說「法自在」的地步,不能對這種人這樣教,那種人那樣教,都恰到好處。所以他需要好好去學,去啟發智慧,並不是他本身還有壞的問題。有的人見到《觀無量壽佛經》裡第十六觀下品下生有「廣說諸法實相,除滅罪法」,就認為下品下生的一定還有罪,佛纔說這滅罪法。頭一點,在邏輯上這就是錯誤的推論。比方,佛、菩薩講五戒,殺、盜、淫、妄、酒;難道說受戒者都先有這些罪,所以佛纔這樣講嗎?政府頒佈一個法令出來,難到說所有的人都有這樣的罪,纔頒佈這個法令嗎?不是的。若以為頒佈刑法,就是大家已有罪,這就犯了邏輯上的錯誤了。再一點,我們判斷文義,要看前後文,不可以只截取前半。「廣說諸法實相,除滅罪法」,是告訴我們:「一切東西的實相是無我的。人會做出種種錯誤的事,是因為不了解真理,所以會有我執,在我執的誤導下而做出種種錯事。只要懂了這個根本道理,以後就不會再犯錯了。」這是比較深的解釋。如果接下去的經文是講修懺悔,就表示還有罪業,所以需要修懺悔,但是經文並非如此。接下去的經文只說,他聽了很歡喜,就發菩提心,因為他已經懂了諸法實相的根本道理,他就知道不可以只為自己,而是要發菩提心為眾生。所以,從經文前後來看,不能說這兒證明了「帶業往生」。 另外,對罪的解釋,《無量壽經》裡也提到疑惑之罪,是指對佛智沒有完全的了解,因而存有疑惑,不能完全信受佛法。原本做了很多善事,可以進入正規班的,因為對老師講的不很相信,就先入預備班。這是自己心理上的障礙的結果,可是也沒有受刑罰。這樣看來,講「帶業」並不合理,而且也跟經文整體的精神不合。 一個人造了業,依照因果本來要在輪迴中轉來轉去,現在佛特別開恩,靠他的力量把你的業力都消掉了,不止消惡業,連有漏善業都消了。有漏的善業本來還要生天或生人,現在全都消掉,去淨土重新開始。這完全是佛、菩薩特別的恩,只有佛纔有力量這麼做。結果,你現在往生去了,還說什麼業都還帶著!這豈止不合理,實在是忘了佛恩。 「消業往生」很明顯地指出,原有很重的惡業的人,就是靠佛替他消了業,纔能夠往生的。古代的大德,在「帶業往生」之前,原來都有「仗佛慈力」,意思是靠佛的力量你纔能往生。後來纔省略變成四字的成語。只是這個「帶」字用得不好,歪曲了原來的重點,導致後人的誤解,流弊很大。 若只說「消業往生」,而不加「仗佛慈力」,仍然包含了後句的意思。因為我們自己並沒有力量可以在短期內消業,當然是仰賴佛力替我們消了。說「消業往生」不但完全合乎經義,沒有流弊,還包括了讚佛及感恩之意。以「消業往生」勸人,順理成章;以「帶業往生」勸人改過,不合理而有哄騙的味道。相信佛、菩薩是件很重要的事。有些往生者,雖然已經去了,因為生前不完全相信佛,所以得待在邊地五百年不能見佛。在「信」方面,信得很徹底,發願往生就很懇切,將來往生纔能得力。 《淨土五經會通資料全集》裡有一個積分表,可作自我反省的依據,用來檢討每天到底做了多少功課,時時警惕自己,這樣「淨業」就容易修得好。依上、中、下三生,一共九品,列了很多項目,其基本原則是壞事不要做——斷惡。如果已經做了不好的事,就要懺悔。如果不知其他特別的懺罪方法,一直念佛也就是懺悔。另一方面,就是要多做好事。我們修的是淨業,做好事要記得迴向往生,就是功德分享給眾生,願大眾將來都能往生;這樣可轉善業為淨業。更進一步就要讀經、學佛法、思考它的道理、照佛法修行,還要守戒。這些是基本原則。 我們現在來討論這裡頭的一些條文:下品下生的第十條裡面的一個重點,是能不能斷家裡的殺生。有些人學了佛以後,一下子要全家吃素,是不太可能的。為人父母者會顧慮小孩子的發育,需要動物性的營養。我們容易做到的是不買活的,如活魚、活蝦,回來自己殺,而只買市場裡已殺的,但不是專為你個人殺的。因為那些是共業的結果,不管你買不買都已經殺好,擺在那裡了。那種買回來用,對自己往生的障礙較小。如果是特為了自己要吃而害了它的生命,它到時候就會阻擋你往生。 聽眾問:「以屠宰為業的人,是否應該改行?」 最好改行。不改行,要往生很難。開餐館的人最好改成素食館。 下品中生第二條:懺悔之罪已取得懺淨之相否?什麼叫「懺淨之相」?這是說當我們發覺過去所做的事很不對,現在要懺悔,比如念佛、念〈大悲咒〉、修〈大悲懺〉,都是懺悔,但是如何知道事情已懺淨了?照佛法修持是可以消罪業的;功夫到家的人能在定中看到罪業已消的相,普通人可能是得到一個夢兆。到底什麼樣的夢比較可靠呢?有一本已在流通的,我寫的《修途隨筆》,裡面頭一篇就是講〈夢與夢法〉,可以參考。如果是罪懺清的夢,發生在睡得很熟的第二天早晨快醒來的時候,會比較準。所得到的夢境可能是喝牛奶或清水,或以清水洗澡,或把黑的、髒的東西吐出來,或者是在修〈大悲懺〉、念〈六字大明咒〉、向觀世音菩薩懺悔。如果夢見佛、菩薩、僧寶、自己的師傅、晴空中有日、月等等,也是很好。另一種比較少由懺悔所得的夢境是夢見自己死掉,那是得解脫的意思。 中品下生第二條:了知「五濁」不再貪求。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不要任何事都想嘗試一點,也不要買太多的東西。家裡的東西愈買愈多,精力都花在處理那些上面。上班本來就很累了,剩下的時間又搞其他的,又去應酬,哪裡還有時間念佛?即使有時間也沒有充分的力量了。自己應該了解這些東西到時候也帶不走,處理起來也很麻煩。東西堆了那麼多,真正用也是用幾下而已。為了這些東西把生命和精神投進去愈多,擔憂也愈多。家中貴重物品一多,出門都不能安心,所以自己要早點檢討。如果「無常」的觀念深厚,也不用處理這些物品,只要不理它就是了。但是,若不能做到這樣的地步,平常還是放不開的話,那就要想辦法先安排一下,免得到臨終時一方面連念佛的時候、精力都沒有,一方面心裡的掛礙多,哪能往生極樂? 中品下生第八條:能分別生天、生西否?依密宗來講,是有方法分別的。一個人走了以後,全身會慢慢地冷下來;有的地方先冷,有的地方後冷。佛經裡有講何處最後冷就生天、生人,等等。一般說來,頭頂最後還是暖的,就是生西。嚴格分的話,從前額髮際算起,四指並排寬的地方最後還是暖的,是生天;再往後四指寬的地方最後還是暖的,纔是生西。修密宗的頗瓦法,修到開頂時會起小泡,出一點血,或者出黃色的水,都是在中脈頂端,也就是生西的地方。有人走的時候,多給他念佛纔是真正的幫助。不要東摸西摸,想知道他哪裡最後冷。這不但不能改變定業,反而擾亂他,增加他往生的障礙。記得只要多念佛就對了。 聽眾問:「如果想知道走的人是否生西,應該在什麼時候試探他?」 應該要等八小時以後纔試探他。如果在我們自己的社會,或是佛教家庭,平常大家就先講好,逢到有人走的時候,至少等八個小時不動他,若能夠等到完全冷最好,也不要急著換衣服。在死的過程中如果動他,他會很難過,他又沒辦法開口抱怨,有的人在這種情況下一生氣就墮入惡道去了。梁武帝很喜歡建寺、供僧,做了很多功德。他的皇后本來應該生天的。她臨終時有很多侍女在旁邊,其中有一位侍女一不小心,把手中的扇掉下來,打了她一下,使她很生氣。她心裡一起瞋念就轉生為蛇了。後來她托夢給梁武帝,請出家人修法超渡,蛇身死後纔得生天。所以,臨終時能不動他最好,但是要做到這一點也不容易。 大部分的人是隨著老變弱,弱了就容易有病。病一個接著一個來,子女就把他往醫院送。醫生就千方百計的要救活他,愈是死去活來的緊要關頭,愈要受現代醫技的苦楚。有哪一個人修行程度會那麼高,在被電擊、全身插管子、開刀,這種時候還能自在?所以,我們都要及早準備,希望靠平日念佛早點把業消了,到時候就很自在地去,就免得受這些苦。 一九八七年八月裡,有一天,我在睡覺時聽到有人說:「十一月二十六日。」別的什麼也沒講,只給個日期,也沒有說陰曆、陽曆。我也不知道是什麼事。直到我師傅病了以後,我看他病得很重,就有點懷疑,纔去翻日曆。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是感恩節。感恩總是有追念的意味,我就怕萬一師傅是要走了,就向照顧他兩年多的醫師說明,請求許可在萬一之時不要移動遺體八小時。醫生很同情我們,就幫我們向院方交涉,得到院方的同意,所以能夠在走後八小時沒有人動他。擦身體、換衣服這些事都是等了八小時以後纔做的。當我們遇到這事就必須爭取,而且是有可能爭取得到的。你可以跟院方講,別的地方也有這樣例子,並且是基於宗教的理由來申請的。若你提出宗教的理由,他們會覺得必須尊重你的宗教信仰。但是你若要爭取更多的時間就很難了,因為醫院的時間也是很寶貴的,床位總是要趕快空出來,以供使用。大寶法王走時醫院讓他停了三天以上,這是他住院時表現的德行感動了整個醫院的結果,是很特殊的例子。一般人爭取八小時的時間是可能辦得到的。 聽眾問:「有些人在家裡過世的,過世的時候會大小便失禁,雖然家人信心很強,但親戚來看到了,覺得很不好,那該如何?」 那些都先不要管,要等過了八小時後纔清理。如果人過世了馬上通知驗屍官,驗屍官一來就會翻動屍體。所以最好能等八小時之後再通知驗屍官,不要人一過世就立刻通知他。他來的時候,就告訴他剛剛纔發現人已過世,就可以了。 一般人常常有一種煩惱,就是自己給別人一點好處,就記得很牢,就期待說我對他怎麼樣,他也應該對我怎麼樣。但是我們要修行的人,就要學著開闊自己,學著體會別人的好處。人家可以這麼做,也可以不這麼做,他對我這樣就是很好了,要這樣去了解。比方說郵差來了,如果你認為,這是他的工作,你付了錢,你就是大爺了;這是不對的態度。你要知道,有些人連這個工作都不做,而去吸毒什麼的。這個人願意花這個時間,認為這是有意義的事,而以此做為他的職業,不管日曬雨淋,風雨無阻地送信到你這裡來,我們都要很感謝他。 我師傅以前常舉一個例子:他在印度閉關修行,他要節省時間多花在法務上。但是衣服、床單非洗不可。如果自己洗,覺得花太多時間;要找人洗,偏偏又找不到。因為當地的女人有一個觀念,只給自己先生洗衣服,絕對不給別的男人洗衣服。怎麼辦呢?這時就知道肯替你洗衣服的人有恩。不要任何事情人家做了,都理所當然的一樣。人家願意做,要感謝他。不要以為我付錢就是了,要真誠地感謝他。這是對個人;對整個社會,也要時時有感謝的心。今天我們能夠在這裡講經,就是要靠這個社會是安定的、和平的。因此對這個社會和平守法的大眾也是要真誠地感謝他們。 中品上生第四條:對「極樂無女人」能深切了解否?它的意思是說,有人推論說極樂世界無女人,那麼,修念佛的女性們將來怎麼去呢?當然很容易想到——她到那兒去就化生為男人。經文裡說阿彌陀佛化現的鳥,如鴛鴦,有分男女。那麼為什麼他化現的鳥就可以有男女,那兒的天人卻只有男的?其中深意是說,到了那裡已經超脫男女的慾望了。因為沒有男女之欲,就和都是男的一樣。在這個意 上品下生第七條:有沒有加修「六念」否?六念是釋迦牟尼佛教示的。「念佛」,記得佛的功德;「念法」,記得佛的教訓;「念僧」,佛的肉身雖已不見,但是現在代表佛在這裡維持這些教法的出家聖僧,我們要記得供養他們、尊敬他們、遵守他們的教訓;「念戒」,就是佛、菩薩說怎麼樣做纔是正確的,你要照著做;「念施」,就是修布施——遇到窮苦的人,經濟上幫助他;遇到不懂佛法的人,講佛法的道理給他聽;遇到人家有災難,要幫助他,使他免於恐懼。比方,你看到貓要捉鳥,就警告貓一下,讓鳥可以飛走,使那鳥免於懼怕,這就是「無畏施」。最後一個是「念天」。釋迦牟尼佛雖然希望你成佛啊!往生淨土啊!可是你做為人呢,總要往高處想。天道也不可以輕忽,你要看他們為何可以在天上?他們比你快樂,比你福報大那麼多,比你多很多智慧,因為他們做了很多好事的緣故。所以「念天」的意思是看到天人做了那麼多好事,你要效法他原來是怎麼做的。「念天」的另一層意思是,原先世人還不曉得佛法的可貴,但是在天道的有神通,知道佛法是不得了的,比他們高明多了,要趕快來學。而且不但他們自己要學,還要請佛出來給世人講法,不然世人太可憐了。天對人有這麼大的恩,而且是一直護持著釋迦牟尼佛。像釋迦牟尼佛那時能渡大迦葉,就靠顯了很多神通,裡面包括說他要洗衣服了,本來沒有池子,就變出一個池子來;洗完衣服要晾衣服了,就突然出現一個很大的石頭可以晾衣服了。大迦葉就覺得奇怪,怎麼會有這樣的事呢?那些都是天幫忙的。大迦葉看到佛光怎麼這麼大、這麼亮?佛就跟他說,一來是我自己修行的結果,一來是天來聽法的時候,他們也放光,表示護持,光都聚在一起,所以就比誰都亮。天有很大的護法功勞,因此我們念他們,還要包括念他們護法的功勞。你念他,尊敬他,他們有神通馬上會知道,他們會幫助你修行順利,順利的結果是你就容易往生。多一個人往生,將來就多一個人回來協助做救渡眾生的事。所以我們對於其他勸人生天的宗教,應有尊敬的態度。 在做佛法與其他宗教的比較時,我們可以說,佛理是這樣的,你要不要學一學啊?多了解一些佛法啊!但是基本上的態度應該尊敬他們,不應該亂批評。比起來,做壞事或不做好事的人有那麼多;肯做好事,肯信天的人就已經很難得了。後者比前者有時還更容易轉成佛教徒。很多人都是天主教徒變成基督教徒,再變成佛教徒的。現在全世界的知識交流很廣、很快。他若沒有機會碰到佛法,沒有比較的話,他當然一輩子就那樣了。他一旦有機會比較,你的理論比他好,修的方法也講得比他詳細,那麼他就容易轉過來學佛法。 上品中生第六條:行前三度,能配合「三輪體空」否?什麼叫「行前三度」?「行」就是實行;「前三度」就是六度——六波羅蜜——中的布施、持戒、忍辱這前三個法門。當我們在修布施、持戒、忍辱這三個法門的時候,能不能「三輪體空」?「三輪體空」的意思是,首先,要能不執著我是個能給你東西的人、講法給你的人,我是個布施的施主。其次,也不要執著你就是我的受惠者,我對你有恩,你就好像欠我債一樣;要沒有這樣的執著。再來,對於正在做的這個方法也要了解是有空性的。這個方法是個方便,隨緣設施,過去了就不要執著。藉著布施表達一種關心,連做的方法也不要去執著。「三輪體空」粗講是這樣,細的部分要自己慢慢讀經論去體會。這個〈積分表〉內我覺得需要提出來談的就是這些。 在《淨土五經會通資料全集》這本書裡有一個〈欣厭表〉。欣是喜歡,厭是討厭。以佛法要接引你往西方去,如果一開始直接跟你講空性的道理,或一個抽象的「主客一體,沒有對待」的理論,你在實際生活裡不曉得該怎麼做。那麼你永遠沒辦法將理論變成生活裡面的一部分,永遠沒辦法體會理論後面的真東西,所以佛就用你平常所習慣的,對待的方法來教你。在此娑婆世界中,有這個苦、那個苦;你想不到的苦,全部向你提出來。你說現在很好,但是未來沒有保障,這不是苦嗎?現在好,等一下就壞了;現在很健康,等你老了、弱了、生病了的時候,該怎麼辦?你想得到好的,他都把你說成有問題的。這些病根全部挖出來,就覺得這個世界真是糟糕啦!但是實際生活裡並不是整天都在那裡討厭。家裡討厭就跑到外面去;小孩會出走,夫妻也會離婚。佛所教的欣厭的方法不是對治一時的討厭,而是對人生反省後,對整個人生的改革。 你本來對世間是非常執著的,這個東西要抓得很緊,那個東西也要抓得很緊,什麼都要抓得很緊。到臨終的時候要你放,一時也放不開,就非常痛苦,只有再來輪迴。那麼現在就要預防那時候的痛苦,先想清楚,反正就是會有那樣的一天,要早點做準備,練習這個也放,那個也放;這也沒關係,那也沒關係;到時候走得就很輕鬆。你如果習慣抓、抓、抓,一路抓下去。這一點跟你想的不一樣,不可以;那一點跟你想的不一樣,也不可以;你整天都很苦惱,一輩子就都很苦。如果你現在已經練習「放」慣了,這個可以放,那個也可以放,不但最後那一剎那輕鬆,這輩子也輕鬆多了,就不會被這些東西哦、事啦,把你綁住,就可以智慧地來支配這些東西,而不是被他們奴役住了。但是要抓慣的人練習放是不容易的,所以一邊要你厭娑婆的苦,一邊要你欣淨土的樂,雙管齊下。利用你抓的習慣改來抓往生的機會。 因為很難憑空說一個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是怎樣的情形,除了畫出來以外,不管你們說了好多,我都看不到;是不是在騙我?所以佛就講阿彌陀佛、極樂世界就是這麼好,就是怎樣、怎樣;你去那裡就永遠超出輪迴囉!阿彌陀佛親自教你喔!要吃飯,一想飯菜就出來了,吃完了也不用洗碗,多快樂。也就是以相對待的方法要吸引你。你不要把它當假的。像《簡介五會念佛法門》裡面頭一篇,蓮宗的第四祖法照大師,他在定裡真的到阿彌陀佛那裡,他看到的印證了那樣的世界是真的存在的。但這是要修得很好的人纔可能在定裡去那裡,看到這些的。我們雖沒看到,從他們的開示,就可以知道,現在好好修,靠佛、菩薩的力量,到時候消業了,還是可以去的。 欣和厭是對立的。如果深入佛法懂得空性的道理,沒有對待的「一切是無限的一體」的那個觀念的話,好像跟欣、厭的對立是一種矛盾。要如何一方面修欣厭,一方面沒有這個矛盾呢?這個道理是沒有辦法一下就說清楚的。(補充說明:欣、厭自身是沒有對待的,兩者對比下纔有對立。先修對立下的欣、厭,使對立的心態鬆弛,漸漸證入無對立,然後纔能見到欣、厭自身的無對立。)但是你最好就還是照那欣厭的方法去修。因為一個法門,是一種方便、權宜之計;佛給的路是這樣子,你就照這樣子去修。你現在好像做一個很對立的工作,就是說這裡壞得一塌糊塗,那裡就是好得不得了。這邊要完全丟了,那邊就千方百計要去。看起來很對立,但是你都不管它;你就專心地念佛,相信、發願。這樣修下去,修久了,原來的煩惱就鬆開了,慢慢地身體就覺得鬆掉了。這是佛法不可思議之處。在此順便提一個我自己體會到的經驗。幾年前,有一天突然覺得兩腳底下一鬆,從那以後到現在都覺得腳底好像是滿的。沒有鬆過不曉得有這回事。佛的三十二相裡面有一個是「腳底盈滿」,我猜大概是指這樣的覺受。是否就是指這樣,我也不知道。本來修行的這些境界不宜講太多,惟恐讓那些還沒有證到的,整天都在追求這些境界,反而造成問題。但是我現在講一點,一方面增加大家對佛法的信心,另一方面是做一種見證——真正修的,真的會發現有這樣的事情。我師傅是經驗了很多境界,但他常說:「修就是了!不用講。」結果他走了以後,他所經驗到的生理上的變化,我們就沒辦法知道了;這也是我想說一點個人境界的原因。你們開始念佛,好好地念幾個月,可能就會開始覺得輕鬆了。最先鬆的地方可能是兩肩接近上臂的部位。 你雖然走的是欣、厭對立的路,你這樣走下去,你達到的卻可能就是它那一體、廣大的那條路。因為原來自己被成見、煩惱綁得很緊;現在鬆了以後,你對別人的態度不一樣了,對事情的看法不一樣了,來往不再是利害的考慮,而是真誠的——不管你對我怎麼樣,我就是修行,很盡心地要替你想、替你做啊!所以佛法很巧妙,不要以為表面看起來是一個對立的,你照著做呢,最後你達到的就是他要教你走到的那個目的,會得到那個結果。 有人喜歡講「無分別」;「無分別」當然沒有錯。但從最後哲理上來講,它是指去掉主觀、客觀的對立。所以真正嚴格講「無分別」,就是在講那一點,就是你能夠從那個對立出來的時候,一切都回到本來的一體了。但是講「無分別」,有時候容易變成一種錯誤,誤會成如同呆瓜就是無分別了。如果這樣,變白癡是否就成了佛呢?或者變成木頭、石頭,如植物人,根本就不知道分別,是不是也成佛了?它的意思不是這樣子的。真正成佛的是有「大圓鏡智」,就是他一切能看得很清楚;有「成所作智」,知道一切事要怎樣做纔圓滿的;有「妙觀察智」,能分辨是非、正誤。這些明明要有分辨的力量,纔有可能。所以講「無分別」,不是指變白癡就是學佛,還是要能分辨什麼是善惡,什麼是修行的正路,什麼是不對的路。但是在實修上可以用無分別的態度來修「不執著」。 以前有任何事來,他就分這個好、那個不好;好的怎麼樣、不好的就怎麼樣;整天就這樣分來分去的。現在要修「不執著」,好的來了,就讓它過去了;壞的來了,也讓它過去了;都淡然處之,又沒有執著。修「無分別」,有時是要忍耐的;本來是很生氣的,也是以無分別的態度去淡化它。有時是強忍,目的是修行,把自己這個「我執」習慣打破;這些都是很好的。在禪宗裡有個故事:有個老太婆問師傅她該怎麼修?師傅教她什麼都不管。人家跟她說什麼事,她都回答說:「我不管、我不管。」後來綽號叫「百不管」。她是在修「無分別」,她不是不知道,就變成木頭、石頭一般。她是在修她的「不執著」,這種無分別是對的。以前有朋友就對我說:「不可以啦!這個會變成白癡,怎麼可以?」他以為學佛就是做個白癡。那為什麼要學做白癡呢?他就不學佛了。所以有必要搞清楚「無分別」的意義。 在這本書裡還提到證量的檢討,叫做「二九自省」,在第六十七頁。所謂「二九自省」有兩列,每一列都有九件事情,要自我檢討。修行有時為什麼要讀經論?一方面在理論上多了解一點,同時從他的討論裡可幫助你分辨什麼纔是正確的。還有一個深度的問題,就像那天所提到的,「沒有我執是否就是成佛之時」?。其實在「沒有我執」裡面有很多深淺的層次,如習定時暫時沒有「我」的觀念,並不表示你已成佛,你只是得到「止」而已。像這點也是經論裡討論的意思,免得你得到一點皮毛就自以為不得了了,就停止在那個階段。這裡的「反省」也是這個意思。 頭一個「時量」。常常有人表示自己學佛幾十年了。但是,如果仔細檢討這幾十年,他做的大部分都是他自己的事業、自己的家事;幾十年裡真正學佛時間只是幾個月。在時間上可以這樣去檢討。如果閉關跟在監牢裡沒兩樣,那就沒什麼意義了。閉關時一定要好好在那裡做些佛事,精進修法纔好。如果「時量」上注意到了,就可以在「數量」上來進一步檢討,這樣比較嚴格一點。如果在佛前做一個小時的功課,心念不專,可能中間去想別的事而忘記了念,雖然用念珠計數,也只念了一點數量。而別人很專心地念,雖然只念了十五分鐘,可能他念的數量反而多些。所以在數量上檢討,就一層比一層深。數量雖然好,更嚴格的就是要討論「證量」。有的雖然念了幾百萬,但心裡沒有很專心地念,並沒有一念起來就進入定境,這就是一個證量上的檢討。 證量裡又分三種,一種是「夢」裡能看到什麼,那當然很好。夢裡能看到佛、菩薩,不比在「相」裡看到佛、菩薩來得好。何謂在「相」中看到?這比較難。如在習止、習定、作觀,真正到了你觀的佛、菩薩出現,那當然很好。有時是定和夢之間,也不是在睡,也不是在定,那是忽然一閃看到的,那種叫「相」中。第三種是「定」中,又分三類。在密宗裡,比方觀自己是觀世音菩薩,自己的肉身不見了,而看到自己是觀世音菩薩,坐在蓮花上面,那叫「自見」。有的功夫更高,達到「他見」。「他見」是指不但自己看見是觀世音菩薩,旁邊的人也看見這個人忽然變成觀世音菩薩。我認識的一位住在加拿大的魯梅嬌女老居士,她以前在印度拜見大寶法王,兩次參加大寶法王戴黑色寶冠加持信眾的典禮。一次大寶法王帽子一戴起來,她就看見大寶法王變成觀世音菩薩;還有一次大寶法王就顯阿彌陀佛。這叫做「他見」。還有一種叫「常見」。有的只是偶爾見到;今天見到了,明天觀又不見了,這就是還沒把握。功夫真正到家的呢,就是永遠都是觀世音菩薩,看不到這個肉身,真正修成觀世音菩薩,他自己隨時都是觀世音菩薩,這叫「常見」。 我師傅講過一個故事:有一位喇嘛是修四臂觀音的。有一次當地的縣長來拜訪他,他急著去會客。他一急的時候,旁邊的徒弟都看到四隻手在穿衣服。喇嘛下身是穿裙子,兩手穿下面的,兩手穿上面的,真的修成了做起事來了。如果真要追究修行這條路,一山還比一山高,無有止境。有的人在陸地上要走就走;有的就借著水裡去了;有的連肉身一起飛走了。這些在表裡有例子,請大家自己看。 最後我強調一點,今天我們勸大家念佛,不但平常的這一生會不一樣,而且會改變整個社會的風氣啊!平常盡力往好的方向做,歸根結柢是為了臨終的那一刻啊!所謂「養兵千日,用在一朝」。你希望爭取臨終時能得到往生的機緣,平常就要檢討自己的生活,檢討自己的修行,隨時以「無常」的觀念來警惕自己。否則馬馬虎虎,東聽西聽;這邊也灌頂、那邊也灌頂,好像是趕場、業餘的消遣,那都得不到徹底的好處。現在馬上說要放下一切,專門修行,也是很少人能做得到。還好有這條路——念佛法門,就是普通人在自己家裡,真正好好地照著做,將來還是會有好結果的。希望大家能夠常常檢討,好好地修,大家都能夠往生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! 等一下我們要去墳場超幽。在《淨土五經會通資料全集》裡直行印刷的第七十二頁有〈超幽的簡法〉和〈放生的簡軌〉。放生的時候注意一下:如果放的是龜、鳥,可以先念完儀軌再放;如果是魚,不能在水桶中支持很久的,可以先放了,再念儀軌。尸林超幽時我所修的〈三身頗瓦法〉,就是專修的也不一定能夠做,所以那不是大家可以做的。但是有一個簡法,你們可以自己去實行,或約佛友們一塊兒在週末時去,或者每個月約定去一次,或者兩次都行。 到了尸陀林就找一棵大樹,在大樹下面向西方站著,點三支香插在地上,拜尸陀林的山神、土地神。去的人,每個人用袋裝一些沒用過的米,把米袋放在三支香的前面,袋口打開,然後在那兒念佛。我今天去修,如果你們用錄音機錄下來,以後你們自己再來時可以先放這卷錄音帶,代表我又修一次頗瓦法了。等錄音帶放完,就用一百零八顆珠子的念珠,念一圈或三圈的「阿彌陀佛」。接著〈六字大明咒〉、〈大悲咒〉、〈往生咒〉也可以念一些。念時觀想佛力加持在這些米上,米都成了佛、菩薩的甘露。然後大家分散往墳場的各方去撒米,一邊撒米一邊念著佛號或是〈六字大明咒〉,並觀想佛加持過的米就直接撒在亡靈上。這些亡靈即使不能馬上生西的,也因此能夠往生善道。有些亡靈因時日太久,不知轉生何處。無所謂,就算他已轉生,我們為他祈禱,也可轉變他現在的業。況且墳場總有新來的,我們現在跟他們結緣,將來這些眾生在你臨終時可以幫你的忙。有些每天晚上施食給餓鬼的人,都跟鬼結了善緣。不是壞人家裡鬼纔會去的;好人家裡鬼也很多。有眼通的人看滿街上都是鬼在走。那些達官貴人身邊,很多鬼都是等著要債的。好人也是有鬼跟著,如果是修到羅漢的,他旁邊一定是一大堆鬼等著,他吃東西時掉下來的食物,對他們而言都是甘露;他們就等著領甘露。我們雖然沒有這樣的法力,然而佛、菩薩的力量無限,藉著我們的悲願做為一個橋樑,使這些米都變成了甘露,就使領到這些甘露的亡靈都得到佛的加持,結了佛緣,將來大家都能往生淨土去。 這回就講到這裡,謝謝。
|
---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