圓融十二乘

林鈺堂


緣起

大約兩年前曾聞天語指示:「把十二乘整理一下」。當時尚有《金剛經》及《地藏經》之英譯以及相關拙作之英譯待辦,因此未即遵行,但不敢或忘。近來已完成此等譯作,即開始研讀相關論著,接著思考整理之方針,而有此作。


前言

近代科技之進展,日新月異,誠然令人感佩。奈何眾生處境之艱困,有些地方不但沒有抒解,反而隨著科技之發展而增添及加強。可見科技與幸福並非同步。人類的知見限於感官可以測驗的推論範圍,因此無從了知其他超越感官範圍的層次。因此,欲徹底了悟宇宙之真相及具備以智慧處理人生問題之能力,必需在知見以外另覓途徑。

佛法是證入宇宙真相者之教示,依之修習才有可能徹悟真相,並進而具足處理眾生困境之智慧及能力。佛法經歷時代之演進及地緣之傳播而形成許多層次的教法。這些教法都是因應不同環境及種種資質的方便措施,目的都是要導引眾生趨向究竟的正覺。因此,種種佛法不可視同一般人類之知識,而以目前之科學見解加以評訂或附會。欲達開悟,需要只依佛法,而不涉及知識之探討,如此方是了達佛法之真正功效的途徑。


本文

佛所證入乃屬本淨自顯而無從描述,因為離於對立而非言詞可及,且也離於感官覺受之層面而無以表達。

此事既為有情本具,故凡屬有情皆可能開悟返源。機緣契合之際,有情可能自行證悟,或蒙已開悟者之加持而促成回歸本淨。故有無從捉摸、無有把柄之禪門參悟事例。

本淨並非沉溺於世俗顛倒邪見妄行之一般人所能了解,更遑論企及。證悟之中,一切為無限之一體;由此同體大悲不忍有情迷倒受苦,自然推動種種救渡行為。因應種種有情之資質及環境之情況自然衍生種種層次之方便措施,以謀逐步之教化,漸次引導深入返源之路。因此佛法歷經長遠的發展及散佈,已有許多傳承脈絡的多層次教法及修法。

密宗寧瑪派將佛法分為十二乘之次第。此種分類若依世間歷史演變之觀點來考察,光是諍議那些是佛說、那些是後人附會,就沒完沒了,更難望有圓融一體之領會。

本文則先就傳統之分類,略示十二乘之重要哲理及修法,依之漸次說明各乘演進之理,而後提出根本原理,指出融通之途,務使十二乘實為一貫之圓融體系之真相大白。基於如此融通之了解,在修途上應如何抉擇正見及修法便可望清楚。

十二乘之建構乃純理論之陳述,而各個修行者之實際情況及資質並不可能恰好吻合理論之某一層次。因此吾人依循十二乘所設定之道次第為參考,卻不需強求契合。至於調節理論與實際之差異,若有具德上師之指導,則往往可免失誤,甚至獲得有效之捷徑。


壹、十二乘之分位

一、聲聞乘 二、緣覺乘 三、菩薩乘 四、事部 五、行部 六、瑜伽部  七、麻哈瑜伽 八、阿努瑜伽 九、阿底瑜伽 十、審底 十一、龍底 十二、滿雅底

於十二乘之體系中,首二乘屬小乘,第三乘以上屬大乘。首三乘屬顯教,第四乘起皆屬密教。但密教皆包括顯教之教法,且以之為基礎。第四至第六乘為密乘之下三部,在寧瑪派則稱為外三部。第七至第九乘為密乘之無上瑜伽部,在寧瑪派則稱為內三部。第九乘以上屬寧瑪派特有之大圓滿。第十至第十二乘實即第九乘之進一步細分。


貳、各乘重要內容之概說

此節各乘之內容依據寧瑪傳統教示而述。

一、聲聞乘

教示「人無我」見。欲達涅槃寂靜。持守別解脫戒。習止,觀四聖諦。果位四層,以証阿羅漢為究竟。

二、緣覺乘

領悟「人無我」及「法無我」見,但仍以極微為實。依自力以達辟支佛位。持守別解脫戒。習止,觀四聖諦及十二因緣之順行及逆行。果位無異於阿羅漢。

三、菩薩乘

教示「萬法無我」。欲引導一切眾生達到究竟佛果。主修六波羅蜜。觀人、法二無我。依三十七道品經歷見修行果之次第。果位為圓滿法色二身之佛。

四、事部

行者修習事佛以求種種成就。注重謹守嚴整之儀律。修念誦六支以淨化身心、情器。現世得一般悉地。十六生以內圓滿具足五智三身之佛果。

五、行部

行者以佛為友,修念誦、觀想及觀空。注重維持身心之清淨。現世得種種悉地。七生以內圓滿具足五智三身之佛果。

六、瑜伽部

偏重觀想。修五相成身,自成本尊。現世得種種證德。三生內成就佛果。

七、麻哈瑜伽(生起次第)

漸次觀想壇城、本尊。修氣、脈,契明空。

八、阿努瑜伽(圓滿次第)

觀想頓成壇城、本尊。修氣、脈、明點、拙火、燃滴、雙運,証四喜四空。

九、阿底瑜伽(大圓滿)

本來清淨見。即見即修即行即果。一切自生自顯自然。

阿底瑜伽又可細分為下列三乘:

十、審底

一切唯心化現。心即明空之本覺。以無二之唯心超越所有對立之二分法。

十一、龍底

本淨見。一切本自清淨,離於對立見解之染污,本自解脫。以本淨超越對心之執取。一切皆自然地自生自顯。

十二、滿雅底

本覺智光自然圓遍,超越時空、對立之分別,出生種種佛身及渡生事業。修且卻(直斷),一切本淨,覺空無二,証虹身隱去。修妥噶(頓超),空色無二,自生自顯,証光身隱現自在。起修之根本是本覺自顯之證德。


參、諸乘之階次

由十二乘分位之體系而觀之,諸乘形成階梯;由聲聞乘循次而上,直至最上之滿雅底。每一在上之乘,其教法有較其下之乘更優越、圓滿之處。在此節中,先依此觀點略加闡釋。但在此亦應強調,其實各乘皆本乎同一真實,亦皆源於貫通整個體系的原理、原則,只是為了順應所教化對象之資質差異而必需提供不同層次的教導,才能發揮適切引導之功效。若能明瞭此理,則各乘之教法在實用上並無高下,而且因其適材適所之功能,應受同等之敬重。

聲聞乘中,重在了悟個人之無我及勤於個人之修持,以達解脫。緣覺乘,基本上無異聲聞乘,但強調行者不經開示也可能經由觀察緣起,自行領悟真理。在此二乘中,一旦領悟個人之無我,自然對其他人之迷執有我產生悲憫,而產生教化之行為。因此並非如某些傳統之批評,以之為「自了漢」之修法。

菩薩乘則強調擴展視野及於一切眾生之救渡;藉由投入利他的行徑以修忘我,而漸漸契入無我。實際上,若無有自律、自制之能力,豈易住心於廣大而抽象之「救渡一切眾生」之理念上?因此,菩薩乘之修行必植基於個人心性及行持之修養上。由此可見傳統小、大乘之分別並不可能將行持真正截然劃分為二,而是有融通之必要的。

在「無我」之哲理上,菩薩乘確是較前二乘為透徹,直接指出「萬法無我」。但對不易了悟此理者而言,先簡約至只談個體之無我上,以便教導及說明,顯然是極為合理的步驟。

前三乘是由一般人的層次起修的教法;行者往往需經多生的修習才能漸次進展於佛道上。菩薩乘為利益眾生而親近大眾,因而隨之滋生種種因緣,更易稽遲成證的時節。為使專心投入修行佛法者能夠早日成證,而有其後密法諸乘之設施,將果位證德之內容提供為修習之模式。但此種「越級」之修鍊並非一般凡夫所能勝任,因此密法之傳授必先經「灌頂」之加持使行者具備起修之智慧種子。經過此種果德之直接加被才使密法之修習有真正成長及成熟的可能。

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根本條件,不可或缺。許多人誤以為只要有書或法本,就可以自行「閉門造車」了。其實任何密法的修鍊,基本上是要依止及追隨真正具德具量的上師,才會成就。否則就像「蒸沙做飯」,瞎搞白忙一場。

密法下三部之事部、行部及瑜伽部是漸次由事佛、友佛而修到自成本尊。其修法之重心亦由偏注外表事相之嚴格規律,漸漸移轉到內在之定及觀想。

藏密特有之無上瑜伽部,由生起次第之麻哈瑜伽開始,修習漸次觀成壇城及本尊,以及本尊身內之氣及脈。接著是圓滿次第的阿努瑜伽,修習頓然觀成之壇城及本尊,以及氣、脈、明點、拙火、燃滴、雙運等。修得好,可兼及頗瓦(遷識法)、夢觀、睡光等。

其上之阿底瑜伽,通稱「大圓滿」,依本來清淨見,無有對立之分別,即見即修即行即果,一切自生、自顯、自然。將之細分,則有:以唯心化現說明無有對立之審底,以本淨見超出種種分別之對立的龍底,以及不賴理解而蒙上師加持得以直接體驗本淨明空之滿雅底。

大圓滿並非只是在見地上了悟一切本淨之理,而是在直接體驗本覺淨光、明空無二而圓遍的基礎上,修且卻(直斷)之覺空無二,直至圓證虹身,化光隱去;或加修妥噶(頓超)之空色無二,自生自顯,直至圓證光身,隱現自在。至於此乘起修之根本,本覺淨光之體驗,除了佛、菩薩之乘願再來者,或因完全奉獻身心於具德上師而蒙殊恩加被者,其餘一般行者都必定要先經生起及圓滿二次第之修鍊,轉化身心,才有可能。


肆、貫通之哲理

佛法之哲理乃基於成佛之體驗,從無以描述中權巧方便地建立似乎可以把持的說法,以引導著相迷失的眾生。這些教法在實際上是無可執取的,但在教化的方便上不妨認定為過渡性的準則,而依循之。

在十二乘的體系中,最高的一切本淨見即是其貫通之哲理。對於已有本覺淨光大圓滿之體驗者而言,這是可以言傳的絕對真理。但此理對於其他眾生則太抽象而難以了悟。因此在其次的無上瑜伽部中,此哲理以其他方式表達而有明空無二、空悲無二及樂空無二之理論,以說明該等諸乘內修証所體驗之明、悲及樂之本淨。(無我則無對立之分別,亦即還歸本來一切是無限一體之本淨。)

在其下之諸乘中則以無我之理說明,因為在理論上無我與一切本淨相通相含,而行者大多無從體驗本覺淨光之顯現。

在此附帶一提,貫通一切佛法之原理,只要是超乎對立之一元論即可。例如審底之「唯心」化現,此心並非心物對立之心,而是含蓋一切之哲理,姑稱為「心」。空性之空,亦非指有無相對之一無所有,而只是缺乏獨立特性,猶如一片空白。如此方能產生「真空妙有」之作用,而不落於頑空之虛誕。因此我常以「無限的一體」說法;此一體之融合,因無限而不落對立,故可充貫通之法理。


伍、圓融十二乘

一旦了悟十二乘之建立乃基於同一真實之體驗,並且有貫通之哲理可以融通整個體系,而且諸乘間種種差異之存在只是權巧方便的措施,以適應不同資質的眾生,才能逐步引導他們上進佛道,則所謂十二乘實無異於唯一佛乘。正如世間之教育體系,由幼稚園到博士班,天差地別而一貫循序相連,佛法之十二乘亦如斯構成完整的教化體系,以輔育佛子直至成佛。


迴向

願有緣領此教法者,圓滿了悟佛法之整體融通,而能於佛道上無礙修行,早証大圓滿!


                     二○○三年十二月十九日
                     養和齋     於加州


[Home][Back to list][Unification of the Twelve Yanas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