〈普賢菩薩摩訶薩讚〉之說明

簡繁轉換 - 繁體

講解及校訂:林鈺堂
筆錄:弟子綿延

MP3 A B

 
普賢菩薩摩訶薩讚

陳健民

敬禮  大願普賢菩薩摩訶薩前

普賢瑞誕加持力,濡墨和淚讚普賢!願我聲聲出普賢,願我筆筆落普賢,
願眾心心契普賢,願時刻刻見普賢,願地處處遇普賢。最初之佛普賢王,
最勝之因普賢願,最大之道普賢行,無盡之果普賢位。惟善之中半普賢,
惡中修善滿普賢,一切病中現普賢,一切魔中顯普賢,一切事中露普賢,
一切道場住普賢,十種玄門盡普賢,萬卷華嚴一普賢。眾生無盡普賢壽;
我願無盡普賢心,事業無盡普賢德,願眾堪入于普賢;從罪中出成普賢,
從業中出證普賢,從空中出行普賢,入有中去作普賢。佈施出生普賢捨,
忍辱出生普賢悲,持戒出生普賢慈,精進出生普賢力,禪定出生普賢喜,
智慧出生普賢光;五相成身修普賢,六大瑜伽遍普賢,娑婆轉成普賢土,
闡提皆生普賢心,行人皆滿普賢願,到處建立普賢幢,妙欲受用普賢樂,
十方無盡普賢身,三世一如普賢命,縱橫圓遍一普賢,證無死果報普賢!

壬辰二月廿一普賢瑞誕造,時在北天竺五槐茅蓬閉關。
註釋:紅教稱最初佛曰「普賢王如來」,藏名「滾都壯博」。

 

現在先講這個〈普賢菩薩摩訶薩讚〉,陳上師作的。他底下的一個註釋是說,紅教稱最初的佛是「普賢王如來」,藏名「滾都壯博」。這個「普賢王如來」,有的人問說,是不是就是普賢菩薩?其實是兩回事。因為「普賢王如來」的意思是「阿地部打」——最初的佛,以祂來代表法身而已,就是說法身用這個形象。你看那個藍的跟白的雙身的佛像,中間那個,那是普賢王如來。祂是什麼意思呢?本來說法身是「無相」,但是紅教的觀念,如果「無相」就拘於沒有形象的話,你就被「無相」綁住了。他要打破這個偏於「有」或「無」這兩邊,所以說我們雖然法身是「無相」,還是可以以這個裸體的佛父、佛母這樣雙運的相來表示祂。那為什麼又要裸體呢?裸體表示「本來清淨」。所以祂雖然有相,但是祂沒有任何裝飾,就表示「無相」的意思。無中又現有,有中又要現無,藉這樣的相來表示不落兩邊,是圓融的,圓融有、無的。所以雖然都叫「普賢」,但是跟普賢菩薩是兩回事。但是也有以「普賢如來」來指普賢菩薩本來是佛。他開始是「敬禮大願普賢菩薩摩訶薩前」,「菩薩摩訶薩」就是大菩薩,梵文它是「菩薩」,再把那個形容詞「大」加在後面,就是「摩訶薩」。「大願」——我們傳統的說「大智」是文殊,「大悲」是觀音,「大願」就以普賢來代表。所以你看祂的座騎是那個象,應該是六牙的白象,很特別的,就是有六根象牙。我記得陳上師說過,牠有七肢都是觸地,是表示「普賢七支」那樣的表徵;四隻腳當然是四肢,鼻子也是很長,可以到地,然後尾巴,還有一個就是牠的杵,就這樣七個,說代表「普賢七支」。「普賢七支」——在有些火供的儀軌裡面會有一些怎樣迴向、怎樣隨喜、怎樣禮讚等等那幾樣,叫「七支讚頌」,其內涵則包括了普賢的十大行願。

那麼,他這個是在農曆的二月二十一號,普賢菩薩的聖誕作的,所以他一開始講「普賢瑞誕加持力」,他說,噢!今天是遇到你的聖誕,那麼,當然有你特別的加持囉!「濡墨和淚讚普賢」,說那我就墨水跟淚水混在一起,因為感激、讚嘆嘛,所以一邊毛筆沾墨的時候,墨裡就和了淚水,我感激地在讚嘆你了。希望我「聲聲出普賢」,就是說希望所有我講的,都能夠顯示普賢菩薩的願行,就是希望我講的都是弘法的意思。「普賢」這名字本身英文有的翻成「什麼都好」的意思;那我們佛法來講,什麼都好,就是什麼都引人往佛道上去,這一類的意思。「願我筆筆落普賢」,希望我每一筆寫下來的都是跟你契合一樣的。「願眾心心契普賢」,希望一切眾生每一個心念,「心心」的意思不是說你一個個的心,而是說每一念、每一念都跟普賢菩薩契合。那麼「願時刻刻見普賢」,願意在時間上呢,是每一刻、每一刻都能見到你。「願地處處遇普賢」,願在地方上來講,處處都能遇到你。

那麼「最初之佛普賢王」,他說最初的佛就是普賢王如來。這裡的意思,一方面是說都用「普賢」這個名字,另一方面則是指普賢菩薩之法身。「最勝之因普賢願」,他在稱讚普賢菩薩的時候,就要說祂的願是最殊勝的。這裡所謂的「因」是最勝的,普賢菩薩的願當然是朝著使眾生成佛這方面去嘛,所以你的願在因果上來講是最殊勝的。你看他這裡,他說最開始就是普賢王如來,然後再來呢,「因」、「道」、「果」(;)有沒有﹖這三句呀,剛剛是最勝的因,現在他說最大的道是普賢行。那普賢行為什麼是最大的道呢?什麼樣的行徑裡面祂都能現出救渡來,這就變成最大的道了。因為普賢的意思是說全面的,任何一條路都可以走,都可以使你走上佛道。「無盡之果普賢位」,因為無盡的果是佛果,佛果才是無盡的嘛,這個果位他當然也是什麼都好,就是普賢嘍!因為成佛的話,一切都圓滿了,所以就叫「普賢」;這個果位是普賢,祂是一切圓滿。

「惟善之中半普賢」,他說你要做到普賢,不管什麼樣情況、什麼樣地方,他都是變成覺道,這樣才是普賢。(問:什麼是「覺道」?)令眾生覺悟的途徑、方法。就是說你如果限制說只有這一邊的,叫做「善」的;只有這一邊的,我們可以走;那只有一半了,因為普賢應該是什麼地方都可以去嘛。(問:為什麼用「半」?「半」是什麼意思?)一半啊,如果惟善之中的話,限制在只有「善」的裡面可以走的話,那對普賢的名義來講只有一半,因為善、惡各一半嘛。其實還有「不善不惡」,但是他以善、惡來講一半的話,這樣就不是圓滿的普賢。只有善裡面可以去,就是說你不懂得惡裡面怎麼修,有限制就不是圓滿的普賢了。一般認為是惡的裡面,你可以在那裡面藉它來修而轉成善。怎麼樣的轉善?比方說你貪,你懂得空性的話,就離貪了;你不被它束縛的時候,那這就叫做「惡中修善」了。你能這樣子的時候,才能圓滿普賢全部的好,不管哪裡,他都要能行這個佛法。

因為這樣的道理,「一切病中現普賢」,所有的病——這個病也不一定說是身體的病,就是任何不好的裡面,普賢都可以顯現;為什麼?他能看穿那裡面「本來清淨」,然後就不被病所拘了,這才是普賢。而且這些觀念在我們修行上很重要,因為你要是沒有這個觀念的話,等下遇到障礙、遇到病、遇到什麼,你就埋怨,還是糾纏在裡面。如果他有這種了解說,這也是成佛的一部分,本來世間有很多苦,這是很小的事情,我現在藉這個機會來了解無常、了解苦啊,而且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東西是什麼?其實它病,世間來看是趕快去找醫生、什麼的,可是真正講,他們做醫生做久了,也說同樣的病,同樣的治療、同樣的處理、同樣的藥;有的會好,有的不會好;對不對?這個老的「奄奄一息」了,看他就要走了,他活下來了;這個很年輕的,沒想到一下子就走了。以佛法來講,其實他有他的業,他有他的命,有那些在裡面;不見得說你馬上怎麼樣處理,他就會變成怎麼樣。

懂這個的,特別是像我——曾老師也有過這樣的經驗。曾老師以前有一次生病,那時候是過年,去了急診回來,他就在家裡忍耐,在睡覺的時候看到一個人,拿一個東西給他說,「這是藥,給你吃的。」他就吃了,然後醒過來跟他太太講一下又繼續睡,結果他很快就好了。然後,像我自己的經驗是有一次,我也是生病——感冒這一類的,我躺在床上祈禱讓我快點好,馬上看到那種放桌上裝牛奶的小壺,在空中倒白的乳液一樣的東西流向口來。當時也沒有看到我吃什麼,真的病就立刻減輕很多。所以說,你要是懂這個,真正修的人,也可以說「我就是交給佛、菩薩」;不然你說,他們閉關的怎麼辦?他如果閉終身關的,他已經進去,也沒有醫生了,就交給佛、菩薩了。有時候生病還有一個作用,你病的時候,我們天然有力量抵抗,那麼在抵抗的過程中,有些脈是藉這樣來開的,所以真正修行人不一定要靠醫生!而且我現在越看越多,那些老了以後去醫院的,有什麼好結果?就是折磨幾個月死掉嘛!所以我都慢慢覺得說儘量能不找他們(指醫療設施)就不找他們。在這個意思裡面,你有這個了解的話,「一切病中現普賢」,你要藉病來修啊!

「一切魔中顯普賢」,像這個也是可以拿曾老師的例子來講。他以前都是打坐、念佛,念《金剛經》、送佛書這樣。有一次,前後兩年多的時間,晚上約七、八點鐘的時候,會忽然冷起來,這個冷怎麼樣弄也沒辦法好,就是魔來附身,吸他精氣、什麼的。他就不管了,自己一個人關在一個房間念佛,念差不多一、兩個鐘頭就會好了。這樣鬧了他兩年多,就不再來了。你懂得這個「一切魔中顯普賢」,就等於一個考試一樣,你懂得靠佛、菩薩,靠你自己的修法繼續做,也不用臨時抱佛腳要換什麼,就念佛、拜佛呀。他度過以後,你想這個人是不是程度就高了?當然嘛,對不對?

那麼「一切事中露普賢」,就是所有的事情,你如果不懂的話,只有世間的見解,那麼這些事就是世間的糾纏而已,無窮盡的恩恩怨怨這樣糾纏。但是,懂得的人一看,任何事情來,都說這是因果、這是宿業、這是無常,等等,都轉成佛法去了,普賢就露出來了嘛!然後你怎麼樣回應,是世間的,或是個人恩怨的,還是以佛法的觀念來做?以佛法的觀念來做、來處理的時候,你就是普賢了。那麼「一切道場住普賢」,普賢菩薩當然是無所不在,一切道場不管他在修哪一種法門,也是普賢的行嘛。「十種玄門盡普賢」,「華嚴十玄門」那些也是普賢功德的變現,因為這些玄門主要是基於說「法界一體」上面,才有所謂的「玄門」。這樣看的話,普賢菩薩當然是證入法身,「玄門」是祂的善巧變現、智慧變現一樣。「萬卷華嚴一普賢」,他講萬卷的話,就是講說原來龍宮裡面很多,不只是像世間的,講那麼多也無非是普賢菩薩行願的表現而已。

「眾生無盡普賢壽」,因為眾生無盡,祂是普賢行,所以要不斷地救渡眾生,因此祂的壽也是無盡的。「我願無盡普賢心」,那麼我的願呢,是無盡的,因為我是菩提大願嘛,這個菩提大願就跟普賢菩薩的心是契合的,所以我這個無盡的大願就跟你的心是一樣的。「事業無盡普賢德」,救渡的事情沒有窮盡——種類無窮盡、延續無窮盡,種種都是無盡,這是普賢菩薩功德的表現。「願眾堪入于普賢」,希望眾生都能夠終究成就普賢菩薩的這種無盡壽、無盡心、無盡德。

「從罪中出成普賢」,希望眾生怎樣能變成普賢?眾生大部分有罪業,他要能從罪業裡面出來,就是罪業要清淨了,才能成就普賢。「從業中出證普賢」,眾生都是在業的糾纏裡面,要從世間的業報、煩惱業啊這些出來,才能證到普賢。然後下面這兩個是相對而講的,「空」和「有」。「從空中出行普賢」,就是說眾生要證普賢的話,要有次第的。先是罪要清淨,再來從個業裡出來。如果有罪,當然不可能;對不對?還要墮落呢!罪已經清了,還要從個業——不管善業、惡業、什麼業,也要從那裡面出來,證到業都是空的,才有可能成聖嘛。等到你連業都空了的時候,你不要只留在空性裡面,以為是無所作為,所以他說是從空中出來行。證了空性以後,知道空性是一切一體的時候,自然有大悲,那麼這個大悲就會推動你來做所有的救渡事業,就是行普賢。「入有中去作普賢」,他是相對「空」跟「有」來比較,要怎樣去作普賢菩薩?就是入「有」——進入因緣裡面,利用緣起才能救渡眾生。這些其實是文字上的,真正的「空」,也不會偏離「有」,他只是「空、有」對稱在講,才說是從「空」上入「有」去。真正「空」,哪有跟「有」分開?

你看他這些讚,作的結構:頭兩句等於說,你的加持我感恩。再來就是「聲聲」、「筆筆」、「心心」、「刻刻」、「處處」,就是先說從我這邊是「聲聲、筆筆」,我現在做的這個都要跟你合了。再來眾生的方面,也都跟你契合,還希望「時時、處處」,普賢王如來是提一下根源而已,然後就是「因、道、果」了。再來是講「善、惡」,不要只有「善」,「善」跟「惡」裡面都要有。然後在「惡」裡面有的話呢,病啊、魔啊,甚至一切事情,沒有特定的,這個事也不一定是「善」,也不一定是「惡」,都有了。然後講到一切道場、玄門、華嚴這邊去了。再講「壽、心、德」,然後才說怎樣可能眾生變成普賢,要從罪和業出來證入空性。

進入「有」裡面去做普賢的時候,他的行是怎麼行?他先講顯教的「六度」;他沒有照六度的次第,沒有關係啦!「佈施出生普賢捨」,你佈施要到什麼地步呢?修「佈施」漸漸你到了「普賢捨」的話,不但所有的都可以捨,而且這個捨必須是使這個捨的佈施,能夠跟引導眾生上佛道有關才是普賢捨,不是隨便說我都不要就算捨,要修「佈施」修到說什麼都可以捨,而且每一個捨都跟佛法有關的。然後忍辱,你不只是個人不計較,而且是到達一個很大的。為什麼超越這個計較能夠忍耐得住?是因為你看到廣大的一切眾生的苦,所以眼前這些都是很小的事,不值得陷入糾纏,重點是心在那個大的事情上;有沒有?那麼持戒的話——戒裡面也有說不要做壞的,也有說積極做好的,那麼你能夠守這些的話,又不做壞、又積極地做好呢,那麼你在做好裡面,雖然能做的,眼前看來有限,但在這個裡面,你想我做的對象都是一切眾生,所以變成你慢慢這種慈悲就起來了。我們做,不是說我跟你什麼關係,我要討好你、我要怎麼樣,而是沒有私人的考慮了。而且這個做的時候,你也是要想,怎麼樣才是普賢菩薩的慈悲?他不是眼前救渡你一下為目的,他是要你終究成佛;所以在所有的做裡面要考慮到,即使沒有直接的、馬上的跟佛法的關係呢,至少你心裡給他念個咒——「嗡媽尼悲咪吽」、什麼的,跟他結這個法緣嘛,這樣子才是普賢的慈,最後目標一直記住。然後我們精進的話呢,因為你很努力,才會培養出那個力量來,就像我們體操一樣,你每天好好做,久了就有力量。你懶懶散散,不可能長出什麼可以救渡眾生的力量。那麼你深入修禪定的話,可以得到法喜,而且這個法喜已經不是為自己的。希望這個法喜能夠普遍迴向給一切眾生,希望在這個法界一體裡面他們都分享到,這樣才是普賢菩薩的喜,他沒有了個人的觀念。那麼智慧,修到智慧的時候,會達到普賢菩薩的光明。這個意思是說,這個智慧就不只是一個抽象的東西,而是真正證入空性了;證入空性,你體驗到的是那個無雲晴空,就是一片光明而已。

上面這一部分是「六度」,再來是密宗的瑜伽部,就是下面東密的「五相成身」。修這個法呢,也是跟修普賢菩薩一樣嘛。修這個「六大瑜伽」的時候呢,因為這個「六大」就是地、水、火、風、空,還一個是識。這「六大」經過瑜伽的修行,是可以互相調和的,那這一些就等於整個宇宙的一切處。修這個的時候,就跟普賢菩薩的「無所不至」吻合了,就等於把普賢菩薩的行願推廣到任何處去了。你要是能修這些的話,我們娑婆世界這個五濁惡世啊,也轉變成普賢菩薩的淨土嘍。「闡提」是犯了很大的惡業,不信因果,造「五逆、十惡」的人,連這樣的壞人也都生出普賢心,就是菩提心。然後「行人皆滿普賢願」,所有的修行人都能圓滿普賢菩薩的大願,都能夠做種種的救渡事業。「到處建立普賢幢」,到處都建立普賢菩薩的法幢,就是到處有祂的道場的意思,弘揚祂的法。這裡重點應該也不是說只是普賢菩薩的道場,而是指任何推展廣大行願的道場。

那麼「妙欲受用普賢樂」,就是說密宗修「空樂」;既然是修空樂,就沒有限制,一切眾生都分享空樂受用。「十方無盡普賢身」,因為普賢菩薩祂是法身,所以無邊無盡的空間就是祂的身。「三世一如普賢命」,祂根本在時間上也是沒有限制的,而且「三世一如」,不管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祂永遠住在空性裡面,永遠是在慈悲裡面,永遠是在做佛法的救渡。這裡其實是在講時空無限,這個法身就是普賢菩薩的身跟命了。「命」有時間上長短的意思,而祂是無限的。「縱橫圓遍一普賢」,不管橫的、直的,到處都是祂一體的一個普賢;可是這一個不是數得出來的,都是祂一個整體嘛。那麼上面剛剛不是講「六度」去修嗎?然後密宗下三部修,修到世間也轉變淨土,最壞的人也都發菩提心,修行的人都能夠做廣大的救渡事業,到處建立道場,再來甚至密宗的修空樂;對不對?修到什麼樣子?修到說十方三世都圓融了。到這個時候就變成「證無死果報普賢」,要眾生從罪業出來,來到他們也都是證「無死果」,就是他們也都成佛了。那麼,這才是報答普賢的恩,這樣的意思。

這一類的讚,它裡面一方面是這樣念,一方面它這種結構總是講到佛法的一些基本觀念。像他這裡講從罪出來,然後修到空性;空性以後,不要留在空性裡面,又要修「六度」及密宗的下三部、無上部,最後到證果;這樣子。好,這篇講完了。

 

吉祥圓滿

 

二○○六年七月十五日
養和齋        於加州

二○一四年十一月十一日修訂
養和齋       於加州

 


[Home][Back to list][Chinese versions only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