悲心智用

簡繁轉換 - 繁體

〈何以執此?〉及〈父嚴母慈〉之解說

林鈺堂



Bei Xin Zhi Yong



好,今天四月一號,我們來講我最近寫的這兩篇〈何以執此?〉,還有〈父嚴母慈〉。那麼頭一個要講說,我為什麼要講這個呢?其實是有一天晚上我去接我的兒子林安昌,他每個禮拜四打乒乓球,我去接他,在回來的路上,晚上開車的時候,整個這兩篇的想法就忽然湧起來了。我為什麼要連這個都講出來呢?就是說你要知道你的心如果在佛法上的時候,其實你根本不要想說一定要怎麼樣,有沒有?你的生活根本就在佛法裡,所以不知道什麼時候,另一邊來講就是,那什麼時候都有可能,心在佛法在想,所以那時候就想出這個來。而且我為什麼要講?我是認為這個很重要,所以我要講出它的意義來。

為什麼這個很重要?〈何以執此?〉這個是講說你要怎樣勸人家,遇到這個人這樣,這個人那樣,看來看去都覺得說你為什麼執著這個、你為什麼執著那個?但是一般人你有沒有辦法跟他講說:「哎!你這個是執著啊!」他說:「哪裡啊,你才執著!」什麼什麼的,有沒有?一個是大部分人根本都是勸不來的,不是講得來的;第二個是說,越勸他,有時候他覺得他對的話就更緊,那你要怎麼辦呢?可是你慈悲,你又不能完全不管嘛,對不對?所以你就偶而提一句說,或者怎麼樣、或者怎麼樣,所以只能問一下,也不是去那裡講成好像說,「噢!我比較對,你要聽我的」。那人家跟你吵這個就吵不完了,只能這樣勸一下。

而且這裡面,這樣子問一下的時候呢,是什麼意思?這只是一個開端,比方說他肯跟你答腔,他肯跟你說啊什麼,那麼你就可以用什麼方法,就像古代希臘的哲學家蘇格拉底,他都是發問,有沒有?用發問的方式慢慢讓他自己去找到,怎麼樣才是比較好、比較對。為什麼用這個方法呢?一來就是說我們也不要想說只有我想的是對,大家共同來找這個問題的答案,從這個問題上來探討,也許在這樣發問的中間,你想出來的答案比我的還好,都沒有一定說我對啊。而且這個很重要,為什麼這樣問的方法很重要?因為我們學佛法不是說,我這裡這個你背住了,你這一輩子就只記住這個就好,雖然你講的這個很對,他也背住,也做了,出了這個外面他又不會了,這樣不是完蛋嗎?更重要的是他學會說,他遇到事情自己怎麼樣去想啊,自己怎麼樣把佛法的原理拿來用啊,有沒有?所以很好的一個方法是這一個。

而且另外一點是說,講到這裡我們先講這一首,它說:「慈憫妄執知難勸」,就是說看到人家為這個在苦、為那個在苦,在生氣、在什麼…,心裡很想說:「何必這樣?」看得開的話,根本不會有這些事。你看那些社會新聞,整天為這個殺人,為這個做什麼等等,在你沒有這個問題或者看得到別的解決方法的來想,多麼可惜的事情,為什麼要這樣子,這麼苦?但是也知道說他的程度就是這樣,他的執著是這麼深,你要怎麼勸啊?也知道難勸啊,但是因為出於慈悲,還要「偶加喚醒」,有時候「故問之」,明知故問囉!當然我知道其他的解決方法可能更好,可是我只能問說:「啊呀!何必一定這樣?」,或者說:「是不是可以用別的方法?」只能這樣問一下,而且不能常問,常問他更執著;兩個都在爭這個事,也變成你好像執著了。所以說偶而點一下了。那問的是問什麼?就是要讓他去看開,「萬象流轉」,每個東西都在變,你一定要它老是什麼樣子怎麼有可能?世界這麼大,你就是要看到很多的可能性嘛,種種方法都可以走,你為什麼選擇自己也苦,也害了別人的路?有沒有?所以在這樣情況下,你要是懂得看得這麼開、這麼大的話,你為什麼不稍微放鬆一點呢?這是講這一部分。

再來講這一個的另外的一個意義是下一首,說〈父嚴母慈〉是什麼意思呢?就是我們佛法裡面一個方法是講空性。你的所有的執著,他跟你講說:「空啊!空啊!你不要執著」。可是這個是像父親,很嚴格的教導說:「哎!這才是對的,你就這樣做!」他連空都不懂,你要他放,他也放不下;看到都是實在的,你要他怎麼辦?所以這一邊呢,智慧教導是直指空,就是直接跟你講「空」了。這個空的方法,我說「一概不許死裡活」,是講禪宗。禪宗呢,你去問師父什麼問題,他禪宗的做法,一種是像日本,他們有曹洞宗、臨濟宗,他們做法都不一樣。一派就是說連你一定要多久來看一次師父都沒有的,根本不跟你講說什麼時候要來,就是你有問題你再來嘛,因為從師父這邊已經解脫了呀,沒有問題啊!所以說你有問題你再來找師父嘛。還一邊的是說,你定期來見師父,問個問題什麼的。但是不管你問什麼、問什麼,一概不許。禪宗講破了,就是說你講的都不對,為什麼?因為是一個無限的東西,你怎麼可以說只是這一句話,這一點點抓住就叫做答案?你以為是答案的都是錯嘛!都是只把你綁在一小點而已。那為什麼要這樣子做呢?他也不跟你講清楚這些道理。我這種講法,從禪宗來講就是不對了,就是不要講清楚,他就是讓你硬碰,你每次來都跟你打回去,不對、不對、不對…。那不是把你逼死了嗎?你想說,你這個人心裡一個疑問,怎麼樣、怎麼樣…,這樣也不對,那樣也不對,逼死你啊!逼死你是為什麼?等你自己活過來。因為人家叫你轉沒有用,要你自己真的從這種種、種種的執著裡破出來,根本不執任何一點,你才是活的。就像我剛剛在講說,最重要不是教你一些原則,教你死背,對不對?而是叫你說遇到事情,你要怎麼樣能想,怎麼樣去應用,都是活啊!好了,像嚴父一樣的是這一種的,禪宗這種教導什麼,都是這樣搞得你沒辦法的,所以這種有時候也危險,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,有的人會發瘋啊,因為他搞不清楚,太執著了,他就活不過來真的死掉了。

但是呢,所以你看我另外一邊的,本來大家都是一個〈心經〉而已,那我就寫那個〈大悲心要〉來說:「容忍容忍,無不容忍,無不樂容忍」。那這個呢,我們當然原來的傳統教導也是有的,誰說沒有?都有講這一類,要寬容啊什麼,還有講那個六波羅蜜不是有忍辱嗎?有沒有?也都有講,然後他又講「三輪體空」,但是那個方法講的時候,很不容易,一來你要他忍的時候,他一般來講都是想說,我一個人要勉強去忍,這就很辛苦了。你叫他說對方也空,什麼也空啊,他也不曉得怎麼空法?所以就是說理論是有的,你要他弄起來是辛苦的。但是我的講法,我把它講成說是「無限的一體」,無限一體的時候,我沒有講說要空啊,我只跟你講其實是一體,你就不要在那裡執著說對立的分別而已。而且因為從無限的一體來想,你這個容忍不是以前那種勉強的忍,你是一個很大的忍,就是因為是一體,自然而然的,所以就跟以前那個抓著一個,自己是一個人,然後勉強自己要去忍,那樣很辛苦的就不一樣了。我是覺得我這方面這樣子做很好啦,以前那個方法好像說很嚴格的一個空性的,你又搞不懂的硬要你去做,也不知道怎麼樣叫做做到。現在就是說,那我們世間本來就那麼多問題,你要是能夠說,想得那麼大的,這樣子來修忍的話,要是什麼都忍得下去的時候,甚至忍到說「無不樂容忍」,因為你已經超越了,所以你看到說以前會難過的,現在我覺得不必難過。你要是知道這樣,那不是等於跟空一樣嗎?一樣修到那一邊去了嘛!所以我說:「慈悲方便勸容忍」。

那麼在勸容忍這邊,真正在做要勸的時候,也只能「偶而」問說:「你為什麼要這樣子,非這樣不可?」只是這樣而已。所以這一個你不要只看問人家說:「何必這樣執著什麼?」,或者「何必一定這樣什麼?」可是這裡面從這個整個佛法來看,其實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,這個問法是從慈悲的這邊的一個方便,實際上應用的一句話。那麼後面的跋,我有寫說:「智慧教導如嚴父,一掃妄緣全歸空」。這個「妄緣」是說虛妄的攀緣,你心裡想東想西的,都跟你說,「拍」的一下,全部都只是空,就沒有了嘛。那麼「禪門毒辣無肯路」,你說什麼他都說不對。「逼到絕處待活轉」,是要等你自己活轉,因為這個沒有人可以教你。如果我教你,我說東你往東,那你還是死的嘛,你跟著東西轉而已,還是著相嘛!是你自己發現說,你也可以東,也可以西,也可以南,也可以北,那你就活了嘛,要靠你自己了悟。那麼慈悲來喚醒的是像母親一樣,明知道你一下子不能了解這麼大的事情,就勸你說容忍這樣來慢慢修;但是又怕說老是勸你,你反倒執著得更緊了,所以「偶一致問」,偶而問一下。那麼「待兒歸」就是說,真正開悟出來還是要等你慢慢來啊!你自己不修誰有辦法?所以這個意義就講出來了。好,就是這樣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二○○七年四月二日
                     養和齋   於加州


----- Original Message -----
From: "Yutang Lin"
To: "hongfu"
Sent: Thursday, May 10, 2007 12:41 AM
Subject: Calligraphy Requested by Hong Fu_由虹福提請的翰墨:離牽纏

Upon disciple Hong Fu's request I had written one poem and one phrase, Bei Xin Zhi Yong, meaning to function wisely based on a compassionate mind, in calligraphy. All related files attached.
應弟子虹福之提請我已書寫了一首詩及一句詞語:悲心智用,意思是以悲心為本地來智慧應用。相關檔案全都附呈。

Attain Enlightenment Soon!
祝早成佛!
Yutang
鈺堂


敬愛的師尊:

弟子在一個網站討論版擔任版主,曾以師尊二○○七年三月廿九日所作〈悲心智用〉中〈何以執此?〉及〈父嚴母慈〉之解說貼文討論,弟子將重點放在「智慧教導直指空,一概不許死裡活」〈父嚴母慈詩〉;「智慧教導如嚴父,一掃妄緣全歸空; 禪門毒辣無肯路,逼到絕處待活轉」
〈父嚴母慈跋〉。

弟子曾有幾年時間,每天拜普賢十大願王,常以之自勉惕勵,其中「恆順眾生」在虹福的菩提道上佔了很大的比重。因緣巧合的,四大名山中第一座朝聖的是峨嵋山。

恩師教誨弟子,對一切眾生都要慈悲,弟子沒有智慧,在生活中,常做濫慈悲的事。只要有個認為該幫卻沒做到幫助的人,往往不去深思是「該幫而不幫」,或是「幫了反而會害他」,只是一味地懊惱為何不多幫一點。多幫一點的結果,若遇到幫忙的對象周邊的人對我們並不了解,難免偶成誤會,反而自己吃到苦頭又害人慧命。虹福應是屬於必須「逼到絕處」才知「活轉」的笨傢伙!

師尊二○○三年十二月九日之作〈離牽纏〉,跋曰:「恆順眾生是指順應眾生的根性及機緣來給予覺道上的教化。若只是一味順應其愚癡妄想,豈不是同陷煩惱之牽纏,又那能在覺道上有任何進展?」正是教導弟子要〈悲心智用〉, 已常提醒自己,並且會向再根囉唆──慈悲要有智慧!好像變聰明了哦!聰明當然不夠,但願諸佛菩薩加持弟子智慧增長!

師尊的詩偈,有些相互融通,虹福每拿來以詩解詩,讀詩也可一邊玩,自得其樂──這可不是一般成語,虹福真正enjoy無窮樂趣!

這首詩偈弟子數月前就複製在討論版的規劃欄裡頭,當話題適當時,將貼文於版上,在此敬謹提請師尊賜墨寶書寫〈離牽纏〉一詩,要是再恭請師尊書〈悲心智用〉四字,不知是否恰當?若與《浴塘游詠》一書的規劃不符……,虹福不敢說心裡在想什麼!

敬頌
聖安

                     虹福     合十
                     二○○七年五月九日


[Home][Back to list][Chinese versions only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