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行出狀元 簡繁轉換 - 繁體
弟子提問:OK,那,想要請上師您呵,幫我們開示一下。我有兩個問題呵:第一個就是,如何用佛法的角度呵,來開示「行行出狀元」?這是第一點。第二點呢,就是說,像上師您老,出離專修呵,世間沒有幾個;那,我們如何在世間、在自己的行業上,能力的範圍內,可以幫助到眾生?這就是這兩個問題;這樣子。 那個「行行出狀元」的事情是,不需要說佛法的觀點呃。它是說,這個東西本來就是,所有的人,你就是不管你從事什麼事情呵,你在裡面你有用心的話,你就會慢慢,就是遇到問題啊,還有學到它裡面的那個一些訣竅哇,而且,可能自己發現怎麼樣做是更好啊,什麽。所以,就是說,不管你是走哪一行的,你的那個過程如何,最重要—— 因為反正都是一直過去嘛,而且很多人都是誰也沒辦法控制的;所以,真正不管你做哪一行,你真正從裡面得到的是什麼?就是你學習長大;就是你從這一些,經過這一些事呵,哦,你知道說,哦,有這個可能、有那個可能,到時候怎麼處理比較好。你經過了以後,你慢慢就比較能夠說,冷靜地說,哦,怎麼樣處理好。而且,裡面—— 每一行裡面有它特別的訣竅呵,不是深入的人,永遠碰不到嘛;這是有的是要做熟了,才會生巧;有沒有? 所以,在我來看,就是說,人生誰會走什麼路,誰也沒辦法一定說怎麼樣,世局可以很大變的了。你看那一些,那時候戰爭,大陸都跑到台灣來了;有沒有?什麼樣的變化都有可能的。所以,重點不在說一定怎麼樣,而是說,重點是你這個人喔,遇到什麼,你用心在裡面學習、虛心;那麼,你經過這樣子呢,你這一生真正得到,就是那個成長——就是你這個人經過的事情。當然,你這一行的,你就內行嘛;可是,不只是內行,你這裡學到的這個,你遇到別的事的時候,你處理起來,就會不一樣,這就是你的成長、成熟;所以這是重點,這跟佛法——是不是佛法都沒有關係。但是呢,佛法也一樣嘛,佛法裡面你說你要怎麼樣修、你要怎麼樣做,那個也是要深入,你才會瞭解;你、你沒有要深入的話,嘴皮上講而已啦,不會起真正大的作用。 啊另外一個問題,你是說,哦,不可能出離專修,可是,我們要在裡面怎麼樣子,那個——能夠幫助到別人?(弟子:對)這裡面一個最重點是,一般都是說,個人為單位啦——世間是這樣;所以,進去呢,煩惱多啦。就是說,你不想害人,人家都還要鬥你啊,就很多這個事情。那,你如果也要跟他鬥的話,那你也是很苦呃,沒有、沒有一個快樂的。但是,唯一能夠有機會說,你不跟他這樣苦惱,而且,說不定哪一天可以感化他的方法,就是說什麼?你要反過來想,就是說,不懂事的呢,都會在這裡面苦啊。啊我們已經知道這個的人,我們是學佛的人,我們要想說,欸,佛、菩薩祂為什麼可以對我們都是照顧?祂沒有求你什麼,你根本也沒有給祂什麼,可是祂為什麼咧? 你如果能夠從那樣來想,就是說,你超越要跟他鬥、要跟他比、要跟他怎麼樣;你只是在想說,哎呀,你還不懂,你現在這樣搞,你將來沒有什麼好的啦。因為你跟人家鬥的話,你就是一個孤立的;有沒有?只有能夠超越個人的,才有可能說大家互相幫助。所以,重點在於說,你的心態能夠從這種對立、比較、競爭,這個裡面出來,而是說,怎麼樣子,呵,我不必跟你爭;而且呢,我給你顯示說,人不一定要這樣子過日子。這就是你在裡面的修行,就是你從個人的角度能出來。那麼,就你要想說,你說這個不容易,什麽;容易啊!你的父母就是這樣。因為你的父母,你小時候不懂事,可是,父母不管你怎麼樣,總是要照顧你。你就是要改成說,「我是你的父母」的心態,那就不一樣了。你就不要跟他鬥,這樣你也不會煩惱。 啊,什麼樣叫做「得失」,誰不知道的;一時得、一時失,將來到底怎麼樣,才是比較好,沒有人知道的。所以,不要眼前怎麼樣,就……啊——誰都不知道後面到底是得比較好,還是失比較好,呵。所以,重點是在心態要從這種個人單位、計較、爭執啊、這種苦惱的裡面出來,而換成說,喔,同情啊。你不懂的話,你鬥吧!你能得到什麼?我們不跟你鬥,就是大家好好過日子,就好了。這樣子去——那麼,你以後就會不一樣,哎。 (弟子:好,感謝上師。)不然,你說吧,你年紀大了,你說你很有什麼、很有什麼,你沒有朋友啊;有沒有?誰跟你真的能夠好朋友?能有真好朋友的,都是超越這種鬥爭的,才有啊,哎。要想這一方面,做人往這一方面努力,那,對你也好,對身邊的人也都好。(弟子:好,感謝。)
吉祥圓滿
二〇二五年十月七日
[Home][Back to list]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