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健民先生所著《曲肱齋叢書》集刊序

沈家楨

 

佛法之所以與其他宗教及哲學有不同處者,因其教導之中心在實證。文佛在菩提樹下成正等正覺,洞澈無始來累積之無明習氣,打破﹁惟恍惟惚,其中有物﹂的最微細我相薄膜,真如自顯,大智圓滿,是名實證,也叫無上果位。以後依願起用,隨緣接引,雖都自本性流露,解證一如,但眾生根基因緣有異,或重知見,或重實證。知見解會,人之常態,比較容易;而靜慮實證,破二執邊見,與生活常情不但相差太遠,且每多抵觸衝突處,因此大難。所以後世實證者寡,立言者多。所有著作多祗是因地上之教導,而罕有能從果位上作加持接引者。此所以二千數百年來,學佛的人,大多數祗能浮浮泛泛,種些菩提種子,累積若干善根,這已是在常人之上;但要因此希望臨終時能一心不亂,千萬人中已不見一二,遑論虹光飛化矣。

這部曲肱齋叢書的特點,是有很多話,都不是僅靠熟讀經論,甚至深解理趣者所能宣說,而是數十年教理與山居修持實證經驗的總匯,所以這部書不應作言教看,而是作者大悲流露、實證經驗的和盤托出。是以文中再三辨明因地導修與果位方便教授之大不同處,其對啟發正見,實具極強的加持力。此為請讀者應先具備認識之一。

陳先生的密宗著述,因為力主恢復印度古代之傳統古法,對若干西藏密宗著述之改變,頗多批評之處。這種純憑自己三十餘年關居苦修,大智相應的發露,闡揚真正密宗之正統正理,在今人中真可謂鳳毛麟角。我雖然對密宗的修持甚淺,原不敢作這種主觀的說法,但覺得陳先生這種為法不枸的精神及見解,不惟可使他國密宗之發展有所借重;亦且大可作為西藏密宗及日本密宗之反省與參考。此為請讀者應先具備認識之二。

叢書中有好幾集的內容,有些人認為太專門化,難以學習;有些人認為太嚴格,不切實用。我曾聽說其文集中有遷識證量論一文,幾乎把中國大陸以前風行一時之頗瓦開頂法全部推翻,因而有為其同門同學不滿之情形。此事究竟如河,我自然不敢斷言;可是以一般而言,要談到證量,決不是敷衍浮泛,祗重表面的事。到那一種程度,說那一種話。尚未精通代數、三角的中學生,自不能望其即能深入微積,或予以批評;可是微積自有其絕對妙用與重要。此為請讀者應先具備認識之三。

佛法破我執,人皆知之。我們凡夫我執堅固的境界,與修持的大德,其我執已減至僅存輕微的我相時的境界,是有極大的差別的。這好比是免子比獅子,也好比是幼童與大丈夫。陳先生文中果位方便的教授是大丈夫的境界。正如大丈夫可以翻山越嶺,而身體意練愈強,但若叫幼童也去爬山,則非累死不可。無上瑜伽果位方便的教授,是修行人難能可貴達到的境地,但必先嚴格自審,是否我執的程度已輕微到可以接受這種大法的階段。故此法不可不傳,但未必人人可學可行。此為請讀者應先具備認識之四。

此外,我想附帶的說明四點:

一、陳先生的著作,很少用標點。他的原意是使讀者要細心研究,不致順口滑過,原是具有深意的遵循古例辦法。可是近世人多忙於生活,少有人有此耐心,而陳先生的文章,古雅簡潔,加以標點,尚且不易讀。為使讀者易于瞭解學習,所以徵得陳先生之同意加以標點。但仍望讀者深體當年不加標點的悲心善意,而加意研究。加或標點間有錯誤,則咎在家楨。

二、這部叢書的排印校核,極不容易。此次蒙周宣德居士一手承擔,簡輝雄居士細心校對,無量功德,衷心隨喜。

三、陳先生為人廉介,一向不肯將佛書賣錢。每有美國朋友勸其收回成本,他都拒絕。我對他這種毫不顧到自己生活,重法輕利的一番誠心,十分隨喜。此次編印叢書,自亦尊重他正法布施的宏願,列為非賣。但此舉既非有意標榜,亦無反對諸善知識有收回成本者之意,因為如此,便得大量流通,正是有志於弘揚佛法者應有的首要任務。

四、當印叢書事初提時,先生知所費頗鉅,當時聲言祗印三部:一部回贈施主,一部送有名圖書館保存,以為名山石室,一部自己保存。他認為目前注意看他的書的人不多,所以不圖流通,以為將來佛運轉好時,自有人會再印。他這種意思,不但充份顯露他的苦心悲願,也強調了當今佛教面臨之重大危機。我雖然不同意這種悲觀的看法,也為之落淚。但仍決心多印幾部,以求流通。還望得此法寶的善男子、善女人珍重之,頂禮之,細心研讀,依教實行,普建善緣,同證極果,楨馨香再拜而祝禱焉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九七五年寫於紐約


[Home][Back to list][Chinese versions only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