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瑜伽證量相關頌

陳健民瑜伽士


令彼具有覺受者,破疑徹底得了達,四瑜伽量之關係,造此說明其大要。
惟祈自性大印智,自然流露大加持。初知大印無次第,次知證量有淺深;
于不可思議之中,建立方便之證量。智者于彼四瑜伽,當知自性之自顯;
切勿于彼文字上,生起摸索之執著。證量不離下四者,見修行果公認可﹕
專一瑜伽以配修,離戲瑜伽究竟見,一味瑜伽以配行,無修瑜伽究竟果。
言配為就方便說,豈有不見而能修?專一瑜伽定明體,明體未離明體著,
此見仍非究竟見;定于明體破定執,方得究竟見離戲。何以果位為無修?
豈因入無方為果?為其一味純熟故,無有修持之垢染。能于果上行一味,
是即雙運無學位;是故一味究竟時,已入無修之階段。證量又有四自性﹕
堅固自性為專一,清淨自性為離戲,解脫自性為一味,圓成自性為無修;
四者具有連環性,非是劃然分四段。專一之中有離戲,即是專一清淨性;
專一之中有一味,即是專一解脫性;專一之中有無修,即是專一圓成性。
離戲之中有專一,即是離戲堅固性;離戲之中有一味,即是離戲解脫性;
離戲之中有無修,即是離戲圓成性。一味之中有專一,即是一味堅固性;
一味之中有離戲,即是一味清淨性;一味之中有無修,即是一味圓成性。
無修之中有專一,即是無修堅固性;無修之中有離戲,即是無修清淨性;
無修之中有一味,即是無修解脫性。是故亦有諸行者,雖有一味之覺受,
然無上品之專一,此即專一解脫性,未得圓成之專一。不可于證量生疑,
明此亦不生慢心。無依無護寬坦去,無求自生而自顯。但得正見不動搖,
修行不著亦不捨,果位深淺自生顯。己卯春王正月中,初九護法會供日,
為報諸大護法恩,于佛成道金剛座,書此願証佛法身,一切有情同壇成,
同體大悲速顯現,報化功德悉具足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右頌亦為黃衡老而造,時同在菩提場閉關。


節錄自:《曲肱齋讚頌集》,在圓明版第十七冊的第三百〇五頁〈四瑜伽證量相關頌〉


[Home][Back to list][Ten Soon Stanza][Related works: 〈四瑜伽證量相關頌〉之說明]